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看天下 - 芋头泡药山药漂白 农产品为何变了味“求长相”?
芋头泡药山药漂白 农产品为何变了味“求长相”?
加入时间:2021-4-22 8:56:4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消费者购买果蔬等农产品,对其“颜值”较为关注,农产品分拣成为部分商家“必选项”。记者梳理近期农产品热点事件发现,有的加工户使用违规化学药品对农产品进行“美颜”,让品质较为一般的农产品卖相好、卖价高。

  受访专家认为,根据市场需要适度分类包装,“净菜”入户,满足了消费分层需要,但如果“为了颜值而美颜”,就会剑走偏锋,得不偿失。市场监管部门、大型批发市场、商超、加工户应形成合力,促进农产品市场高质量发展。

  “高颜值”果蔬产品备受市场青睐

  日前,河北邯郸一对农民夫妻采收了650公斤菠菜,卖给当地小贩,总成交价只有15元。购买菠菜的小贩称,这对夫妇的菠菜看着一般,但不想让他们把菜丢弃,所以象征性出钱收购。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称,出售价格双方同意,是自愿行为。

  记者近日在石家庄、保定多个大型商超走访发现,菠菜平均每公斤售价超过4元,部分盒装菠菜每公斤价格超过8元。超市销售人员说,盒装菠菜长短一致、颜色鲜亮,是专门挑选出来的,因此售价相对较高。

  部分受访人士称,一方面是650公斤菠菜卖15元,一方面是2公斤菠菜至少卖16元,除了各类中间环节需要打通外,“卖相”成为消费者是否选择某款农产品的关键标准之一,近年来兴起的果蔬分拣就是顺应农产品“颜值经济”而生。

  在河北邯郸永年区承包2000多亩地进行蔬菜种植的王现海说,部分超市对蔬菜品质有一定要求,很少允许品相较差的蔬菜直接进入销售,蔬菜分拣是大势所趋。

  为此他们根据不同品类蔬菜的特点选择在田间或冷库进行分拣,如把颜色较红润、个头差不多的西红柿优先选出,供给大型商超和大型批发市场,剩下的西红柿一般会卖给菜市场的商贩。“蔬菜卖到商超的售价平均比卖到菜市场的售价高20%。”

  邢州现代农副产品国际物流中心果蔬经销商靳则兴说,精包装果蔬的定位是服务对商品品质有更高要求的客户,精包装后更有利于果蔬保鲜,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多重因素使农产品出现变了味的“求长相”

  部分农产品加工者看到这个趋势,开始使用化学药品对果蔬产品进行“美颜”。不久前媒体曝光:河北保定蠡县等地在加工山药时使用了次氯酸钠消毒液对其进行漂白,使原本表面为黄褐色的山药变得白嫩,而次氯酸钠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

  类似“美容农产品”不是个案。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发现,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2020年11月19日发布的刑事判决书显示,为使去皮芋头、土豆色泽鲜艳和延长存放时间,被告人违规将焦亚硫酸钠、一水柠檬酸放入水中浸泡去皮芋头、土豆,后用于销售。经检验鉴定,缴获芋头的二氧化硫残留量不符合相关要求。

  记者走访了解到,农产品出现“求长相多、求品质少”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

  ——商户过分追逐利益,农产品初级加工存安全漏洞。蠡县部分种植户说,山药品种繁多,其中小白嘴山药卖价相对较高,一些收购商大量采购低价品种的山药,经过漂白当成小白嘴山药卖,卖得好,价格还高。

  业内人士认为,不同于正规包装食品在生产、包装各环节都有明确规定,农产品的初级加工较为分散、隐蔽性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监管漏洞。

  ——部分消费者更注重农产品“长相”。不少消费者在购买果蔬时,容易被外观漂亮的产品吸引,至于它们为何如此亮丽则鲜少关心。以“美容山药”为例,有合作社负责人坦言,山药从地里刨出来,本来就带着泥土,水洗是山药收购的正常环节。“前几年,消费者喜欢带泥的,还往山药上抹泥呢。”随着消费者认知的变化,现在是越白的山药销路越好,漂白也是为了迎合市场。

  多措并举促进农产品市场高质量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认为,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对辖区内特色农产品的初加工情况较为熟悉,应在监督加工生产方面有更大作为,同时对加工商户出现的趋向性、苗头性做法及时研判,提升违规违法成本,确保一个区域的农产品高质量发展。

  “大型商超、批发市场也要严把入口关。”河北新发地市场检测中心经理黄磊说,作为华北地区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他们会对在市场内经营的商户进行果蔬食品安全培训,对能够提供产地证明、检测报告、地理标识等合格证明材料的农产品,可以先销售再抽检;对部分中小合作社、种植户不能提供相关证明的,在进入市场前要进行农产品快检,从而保证果蔬品质。一旦发现有不合格的情况,在立即终止商户销售的基础上,和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联系,进行进一步检查。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秋菊说,部分消费者对果蔬质量不知如何把控,社会各界要对常见果蔬产品进行相关科普,引导正确的果蔬消费观;新闻媒体可对此进行报道倾斜,综合运用各类形式,加强引导效果。

  记者赵鸿宇、白明山




编辑:fujian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