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齐鲁大地 - 开局“十四五”,青岛制造一路向上
开局“十四五”,青岛制造一路向上
加入时间:2021-4-19 8:36:34  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编者按

制造业始终是青岛最突出的比较优势。青岛制造也早已经成为人们观察、定义乃至眺望这座城市最重要的维度。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做强实体经济,叫响“青岛制造”,当是青岛经济在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再上层楼的关键所在。

有过“上青天”的辉煌和“五朵金花”的高光时刻,也经历过低谷,走过艰难调整的“顿挫人生”……近年来,紧握工业互联网的变革机遇,通过“新金花”培育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依靠企业家们的果敢创新,青岛制造瞄准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愿景,强势崛起。

步入“十四五”,疫情已经深刻改变世界。经济学家说,这是一个全世界都在重估制造业价值,进而将发展的重心重归“制造之锚”的时代。对青岛制造而言,这意味着机遇,当然更带来挑战。在这新的发展周期,为了全景展示青岛制造进击的姿态,探寻内在范式变革带来的诸多改变,特别是正在发生着的精彩的产业蝶变,本报特推出《做强实体经济,叫响青岛制造》系列报道。今天刊出第一篇,敬请关注。

青岛制造:一路向上

产业结构和底层逻辑脱胎换骨般的转换,让这座城市的制造业步入“十四五”有着更大的“野望”

很多时候,对变化的识别,对趋势的标定,在“艰难时刻”往往更为准确。繁荣的景气区间里,本质和泡沫总是混在一起,让人难以区隔。

现在,疫情这个巨大的变量,就让青岛制造的生存图景格外清晰地呈现在了人们面前。

最直观变化的是速度。

2020年,在1-2月工业增速下降19.3%的情况下,青岛工业从3月开始“V型”反弹,当月增速3月份开始逐步转正,累计增速在7月份转正后一路回升,全年定格5.5%,创2019年以来新高,较2019年全年提升4.9个百分点。其中,12月当月增长7.4%,较11月提升0.4个百分点。凭借这一惊艳表现,青岛在时隔两年之后,再度上榜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年度名单。这张今年3月份才发布的名单上,全国只有10座城市入围。

更深刻的改变是趋势。

这条昂扬的曲线以一种直观的方式让青岛制造近年来看似波澜不惊的表面之下,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底层逻辑的根本性转换得以“显影”。就像人们总说“卓越的企业没有故事”,青岛制造的改变也是潜移默化般地发生着。没有火箭发射般的飙升,也没有突如其来的更迭和巨变,只是当时段拉长,人们才会突然意识到,它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区间。

中车四方所钩缓智能生产工厂。记者 傅学军 摄

步入“十四五”,“回归制造”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青岛也再一次鲜明地提出,制造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是面向未来的最大底气。走出调整的“阵痛期”,一路向上的青岛制造,显然需要把发展的目标调向更高。惟有如此,才能在新发展阶段,真正承载起“工业立市”的发展使命。

再造产业结构:

走过从“轻”到“重”之后,正实现从“传统”到“新兴”的跃迁

结构是观察青岛制造变化趋势最重要的维度。

销量屡屡刷新纪录的新能源“国民神车”五菱宏光MINI、试跑成功的“大国重器”时速600公里磁悬浮列车、有着“透视魔镜”之称的混合现实眼镜……这些近年来异常火爆“出圈”的“新物种”有着一个共同的标签——“青岛制造”。

从纺织到家电再到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装备,青岛制造代表性产品的演进和丰富的背后,是青岛制造产业结构的变革。作为中国最早开启工业化进程的城市,青岛制造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在走过了从“轻”到“重”的调整之后,站在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前沿,青岛正逐步构建起顺应智能化革命浪潮的产业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产业已经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特来电、极视角、歌尔、百洋等企业正在成为青岛制造新名片;家电、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船舶海工、化工等老产业加速由“传统”向“新兴”进阶,家电及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连续三年被评为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示范基地是全国四大海工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之一……一个全新的青岛制造产业军团呼之欲出。

数据显示,2019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1.8%,比2015年提高11.7个百分点。2020年,面向未来重点布局的“7+N”产业增加值增长5.9%,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8.6%,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5.5%;从产品看,工业机器人增长45%,工业仪表增长25.4%,节能电冰箱增长23%,智能电视增长15.6%。

和大部分城市一样,青岛制造新产业的勃兴得益于新项目、大项目的引入。一汽-大众、北汽新能源、美锦氢能、惠科功率半导体、富士康封测、东华软件鲲鹏基地、越疆机器人产业基地……纷至沓来的产业合伙人给青岛带来了巨大改变。但和许多城市不同,凭借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在积极引入外力“输血”的同时,青岛对自我“造血”格外看重。本土龙头企业强大的裂变创新能力成为青岛制造产业结构变革中一个现象级的存在。

一大批不知疲倦求新求变、持续拓展产业边界的青岛企业,持续让自身焕发新生的同时,也为青岛制造业蝶变提供了最坚实的支撑。去年底,2020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公布,10家上榜青岛企业中一半为龙头企业孵化。日日顺、卡奥斯、少海汇均“脱胎”于持续致力于推动管理变革的海尔;聚好看背后,是50余年来坚持技术立企,用技术创新孵化出智能交通、光通信等新兴产业的海信;特来电则来源于电力装备企业特锐德向新能源汽车赛道发起的大胆布局。

2016年以来,青岛共立项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7500余项,先后建成山东船舶海工装备创新中心等5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创建15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培育12家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3个单项冠军产品、26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10个国家级、28个市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对制造业创新的带动作用,累计创建4家国家级、17家省级和48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这些均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茅。

重塑底层逻辑:

走出粗放的要素驱动,用工业互联网再造价值曲线

动力是判断青岛制造未来走向的核心指标,是要素驱动,还是创新驱动?显然将抵达不同的目的地。

3月15日,具有118年历史的青岛啤酒厂入选“全球灯塔网络”,成为全球首家啤酒饮料行业工业互联网“灯塔工厂”。在这里,每小时生产6万至8万罐啤酒的流水化生产线上可以同时生产20个品种的不同产品,个性化定制产品15箱即可起订,订单完成周期只需20天。依托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青啤完全颠覆了过去啤酒行业的生产规则,更好满足了消费者对啤酒产品日益个性化、差异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如今,青啤定制化啤酒的份额和营收分别增加了33%和14%。

不是简单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而是跳出原有产业逻辑和路径找寻新空间、挖掘新价值,百年青啤的改变完美诠释了青岛制造对工业互联网寄予的厚望,也再一次证明了青岛大胆押注工业互联网是个正确的决定。

制造业的未来在哪里?这是工业立市的青岛始终在思考的问题。随着人口红利、市场红利等的消失,经历了制造业高速增长后的青岛意识到,制造业必须要彻底打破原始、粗放的发展路径,才能在未来获得竞争力。2015年前后,青岛敏锐捕捉到工业互联网的价值,在国内城市中率先提出拥抱工业互联网,并将工业互联网变革视为青岛制造走向未来的“生死之战”。青岛制造的先人一步从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彼时,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在国内还鲜有人知,甚至都还没有统一的中文译名,青岛自己将其命名为“互联网工业”,将制造业转型的目标设定为打造“互联网工业强市”。

一旦认定方向和目标,就坚持不懈、不遗余力向前推进。2015年以来,青岛每年都要举办工业互联网大会,至今已持续6年,大会搭建起汇聚顶级智慧、发出青岛声音的产业平台,每年遴选认定一批工业互联网改造示范企业并发放奖补……

正是有了这些,才有了卡奥斯、柠檬豆等40余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引领下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和成果丰硕的青岛工业互联网实践,青岛制造的底层逻辑才得以全面重塑。

在青岛,不论是工厂内部的生产和管理,还是售后维修服务,抑或是产业链上下游间的合作协同,越来越多岗位被机器人和智慧大脑取代,数据正在取代经验成为驱动企业日常运营的关键,生产模式、销售模式、售后服务方式都在发生着最深刻的变革。

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53.4%,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7.4%,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4.6%,企业运营成本平均下降27%,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6%,生产效率提升38.8%。

很多企业像青啤一样,依托个性化定制、远程预测性维护、共享制造等工业互联网催生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开辟了全新的盈利空间。做服装的酷特智能,除了服装生产,还向其他中小企业输出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原本生产纺织机械的宏大纺机,开始销售软件以及在线诊断服务;帽子行业的“隐形冠军”前丰帽艺,也开发了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开始为胶州其他的帽子企业提供所需的智能化改造服务……依托工业互联网,青岛制造正在缔造新的价值曲线。

推动更上层楼:

承载“工业立市”的城市使命,进一步升级制造业发展新优势

变化、调整是永恒的主题。步入“十四五”,一路向上的青岛制造,要承载“工业立市”的城市使命,要面对城市间不约而同“回归制造”的新一轮竞争,要突破的关口还有很多。

就在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前两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青岛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主装备两个集群榜上有名。这彰显了青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成效,但对比榜单上其他城市,也能清楚看到青岛的差距。

家电领域,尽管2019年数据显示青岛家电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接近30%,但在产业发展日益比拼区域和生态协同的大背景下,青岛在这些维度显然有些“捉襟见肘”,同时上榜的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辐射带动广东省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超过万亿元,已形成全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显示家电配件产业链;轨道交通装备领域,青岛虽然陆续有“复兴号”等明星产品驶出,但株洲整体实力更胜一筹,尤其在产业规模上,青岛约为株洲三分之二。

差距就是动力。“十四五”期间,城市纷纷加码制造业,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青岛唯有积极谋划思路和举措,进一步调高目标,进一步升级制造业发展的新优势。

通过产业布局优化整合集聚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曾经,青岛壮士断腕般地实施老企业搬迁,海湾集团、青岛一汽解放等一大批企业因此迎来“新生”,成为青岛高端化工、汽车产业等新产业的重要支柱。“十四五”期间,青岛需要继续优化提升存量、统筹布局增量。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新一轮的工业布局的优化已在酝酿:中心城区发展数字经济、工业设计、检验检测以及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业态;外围城区,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食品饮料、高端化工等产业领域生产制造。

融合发展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常态,这也将是青岛制造更上层楼的突破口。青岛要进一步发挥工业互联网先行优势,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服务型制造,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向上承载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下覆盖各行业各领域,推进先进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共生、双向突破。

制度环境再优化,也是青岛制造再升级的重要支撑。有关方面表示,针对制造业资源要素的更优配置,青岛将在过去一年“试水”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建立以“亩产效益”评价为导向的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机制;在强化土地供应保障上,建立健全工业用地差别化用地机制,统筹区域能耗和环境容量指标,提升资源环境要素配置效率。同时,青岛还将前瞻布局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在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对外合作等方面谋求新的突破。

有理由相信,开局“十四五”,将是青岛制造这条上扬曲线的又一个新开端。(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孙欣)




编辑:fujian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