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观点锐评 - 跨界造车,期待跨出新路
跨界造车,期待跨出新路
加入时间:2021-4-7 9:46:29  来源:人民日报

 资本看好、时机正巧、条件具备……信息通信技术企业纷纷跨界造车,但要想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取得成功,仍须应对不少挑战

  10年投资100亿美元,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用全资方式打造高品质智能电动汽车……3月30日,小米宣布跨界造车,成为苹果、百度之后又一家进军汽车产业的ICT(信息通信技术)企业。

  小米为何跨界造车?此时进入新领域晚不晚?上一轮新能源汽车投资热,一度在国内催生出上百家新品牌,短短五六年后,只有蔚来、小鹏、理想等少数企业脱颖而出。如今,新一轮智能电动汽车热卷土重来,背后逻辑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笔者看来,苹果、小米、百度等企业下决心跨界造车,主要推动力有三:

  一是资本。2020年,特斯拉市值上涨7倍,一度超过全球九大汽车跨国公司市值之和,达到苹果两万亿美元市值的近1/3。年销量不到5万辆的蔚来,市值一年飙升17倍。显然,在资本市场投资者眼中,无论传统汽车产业,还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ICT产业,想象空间已经逐步收窄,向智能电动汽车跨界换道是现实选择。

  二是时机。按照埃弗雷特·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当创新产品市场份额超过一定比例,由于新技术成熟度提升、供应链成本下降、消费习惯的培育以及周边生态的成长等,产品将会进入快速增长期。对智能手机而言,这一比例是4%,时间是2010年。当年6月,iPhone4上市,39个月后,曾经的手机“霸主”诺基亚被谷歌收购。而2019年底,电动汽车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的份额恰巧达到4%。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依然增长了10.9%,欧洲市场更是猛增142%。可以说,进军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最佳时间窗口已至。

  三是条件。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零部件上万、供应链繁杂,毛利率却不高,100多年来筑起的标准、技术、制造、服务等门槛,也增加了跨界者的难度。这也是2016年前后,苹果暂时放弃造车的原因之一。不过,电动化带来的汽车研发、供应链、制造、售后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变革,正在将这些门槛逐步削平。以富士康为代表的专业代工模式的探索和兴起,甚至会改变汽车产业的重资产属性,让苹果在智能手机领域的轻资产、高利润模式得以复制。与此同时,智能化、网联化大潮正推动汽车进入全新形态——软件定义、数据驱动、远程迭代、用户运营……这些正是ICT企业的天然长板。

  尽管资本看好、时机正巧、条件具备,而且不差钱、不缺人才、机制灵活、生态完备、长板突出、粉丝热捧……但是,跨界者想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取得成功,挑战同样不少。比如,基于对客户痛点、可量产技术及成本、行业趋势的前瞻分析,至少要提前24个月为首款车型做好产品定义,并制定好后续1至2款产品的规划。在行业加速转型、市场快速增长、新技术爆炸式突破的今天,踏准节奏并不容易,对跨界者而言挑战更大。

  又如,蔚来等跨界的“先行者”在车型量产、供应链打造、数字化搭建、核心技术等领域,均踩过不少“坑”,付出了不菲的学费。作为后来的跨界者,如何汲取经验教训,提升决策和执行效率,少走弯路,挑战亦不小。

  当然,更多企业进入市场,催动产业加速裂变,也为跨界者创造了机会。如何创新求变、打破边界,带来更好的产品和体验,重新定义汽车产业的制造、销售、服务乃至盈利模式,并在用户运营上开辟新路?产业界和消费者都在期待跨界者的答卷。




编辑: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经导财评丨规范收费行为让平台经济行稳致远
·> 一周山东金融人事|17份行政许可公布,涉及工商银行威海分行行长等
·> 低至0.01%!理财公司再掀“降费”潮
·> 一季度净亏6.6亿,小鹏汽车“押宝”AI智驾辅助
·> 出口额激增16.1%和15.2%!纺织鲁企“出海”创新突围
·> 山东金融管理部门联合部署 推动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 2025年山东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荐目录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落地!市场反应如何?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