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观点锐评 - 给教育部门分派招商任务合适吗?
给教育部门分派招商任务合适吗?
加入时间:2021-3-24 9:24:5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日,《经济参考报》报道,北方一些地区为发展当地经济,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继续沿用“全员招商”的老法子,发文件、摊指标、搞排名,个别产业基础薄弱的乡镇,头上也压了3000万元的招商指标。强行摊派的招商引资任务,并没有如愿吸引到企业踊跃投资,“一季一排名”的考核评价压力,倒是让基层干部陷入疲惫,力不从心。

  地方政府想方设法搞活经济,为此要求干部全力投身招商引资,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发文件、摊指标、搞排名的推进方式,忽视了工作实际,使招商引资走上极端。明摆着完不成的招商指标,只是对干部的瞎折腾,还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全员招商”是为了解决经济增长乏力、地方财力吃紧的困境,但大水漫灌式的“全员招商”,由于眉毛胡子一把抓,便没法分门别类地梳理经济发展问题,不利于因地制宜地开出药方。有地方还将招商任务分给妇联、教育局、工会等机关,这样的“额外工作”,分散这些部门工作人员的精力,加之他们并不擅长招商工作,招商效率也难以得到保证。与其如此,还不如由专业部门和人士牵头招商,其余部门协调配合即可。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优越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孕育出庞大的市场主体,还能激发出企业创新创造的活力。有的地方“全员招商”口号很响、考核很严,但前期准备不足,要么基础设施、产业配套存在短板,要么政策宽容度不够、支持力度不大、创新导向不明,最终导致本地缺乏吸引外来投资的比较优势,难以妥善承接外来企业的产业转移。有些地方前期承诺各种优惠,甚至许下违反规定、无法兑现的承诺,之后不得不“变脸”失信;有的把招商引资当作“肥肉上门”,关了门便“宰客”。凡此种种滥用政府公信力的表现,如果得不到纠正,企业会缺乏长期发展的恒心,想过来的企业也会望而却步。

  招商引资需要政府的引导呵护,但也要遵循市场规律。除了政府主动牵线搭桥外,本土企业开展的对外合作,也能展示当地的商业形象。由于合作双方有互信的基础、上下游产业链的衔接等,将极大吸引外地企业前来兴业投资。当然,前提是当地要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慢慢培育出优质的本土企业,这个过程要付出的努力,一点不亚于招商引资。

  综合来看,“全员招商”的诸多弊端,是缺乏科学规划导致的。因此,政府招商引资必须谋划在前,从地区实际出发找问题,补齐短板,通盘谋划经济发展方向,明确发展要分“几步走”。有了系统清晰的准备谋划,才能让力气往一处使,才能给前来投资的企业吃上定心丸。




编辑: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经导财评丨规范收费行为让平台经济行稳致远
·> 一周山东金融人事|17份行政许可公布,涉及工商银行威海分行行长等
·> 低至0.01%!理财公司再掀“降费”潮
·> 一季度净亏6.6亿,小鹏汽车“押宝”AI智驾辅助
·> 出口额激增16.1%和15.2%!纺织鲁企“出海”创新突围
·> 山东金融管理部门联合部署 推动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 2025年山东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荐目录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落地!市场反应如何?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