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观点锐评 - 警惕盲盒沦为商家清库存的手段
警惕盲盒沦为商家清库存的手段
加入时间:2021-3-17 10:06:40  来源:中国青年报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这句《阿甘正传》里的经典台词,是当下一些盲盒爱好者的座右铭。据《法治日报》报道,盲盒原本是充满随机性与惊喜的“快乐盒”,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变成了清库存、以次充好的“垃圾盒”。

  为什么盲盒受到如此青睐?因为其既包含随机的“惊喜”,也有“改娃”“换娃”等激活社交的潜在功能。这种新型营销手段,无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不法商贩打着“隐藏彩蛋”的噱头,贩卖假冒伪劣产品,把出厂价连市场价零头都不到的“隐藏款”卖出几千元高价,不仅构成了对消费者的欺诈,也给盲盒、福袋这种新型营销蒙上了不小的阴影。

  盲盒“揭秘”之后,通常意味着其高附加值消失,于是商家多标注“售出不退不换”。商家发布高价值商品的图片、信息等诱导消费者购买福袋,到手后却是劣质品、残次品,因为“丑话说在前面”,消费者只能忍气吞声。以获得高附加值商品的“幌子”忽悠消费者购买,盲盒之“盲”竟成为商家行使欺诈的手段。

  因此,不能让盲盒变成监管的“盲区”。市场监管部门和电商平台有义务进行监管,设立盲盒、福袋营销行为的相关规则。应该以公平交易为前提,明确销售价格对商品市场价值相一致的原则,不得随意定价,更不应通过将少数高价商品列为“彩蛋”的方式,忽悠消费者购买质次价高的无用产品。

  盲盒之“盲”,不应是消费者行为的“盲目”,也不应是商家的“盲干”,更不是监管领域的“盲区”。树立行业准则,让盲盒重回未知惊喜本身,应当成为市场的共识。




编辑: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经导财评丨规范收费行为让平台经济行稳致远
·> 一周山东金融人事|17份行政许可公布,涉及工商银行威海分行行长等
·> 低至0.01%!理财公司再掀“降费”潮
·> 一季度净亏6.6亿,小鹏汽车“押宝”AI智驾辅助
·> 出口额激增16.1%和15.2%!纺织鲁企“出海”创新突围
·> 山东金融管理部门联合部署 推动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 2025年山东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荐目录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落地!市场反应如何?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