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观点锐评 - 对景区虚假宣传要打到“脸疼”
对景区虚假宣传要打到“脸疼”
加入时间:2021-3-10 10:01:07  来源:广州日报

  前不久被央视点名批评的“天空之镜”,因虚假广告被罚款12万元。不曾想,热度刚刚消退了一下,又有景区出来“刷存在感”了。近日,孟州老家莫沟景区樱花赏玩节活动用假樱花引游客吐槽。景区虚假宣传,“后继有人”。

  人们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在景区的虚假宣传上,这句话却得到了别样的诠释——过去的教训立马就忘,过去的“经验”依旧借鉴。用假花、照片来吸引游客的手段,一点也不新鲜,可在“继承者们”看来,一招鲜足以吃遍天。

  眼下,一边是旅游消费需求不断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人愿意为旅游花钱了,而另一边是优质的旅游资源匮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简单来说,市场上供少于求,成为这些景区虚假宣传有恃无恐的“底气”。

  除了有“底气”外,“打脸”的力度不够,也让一些景区敢堂而皇之地进行虚假宣传。当前,对于景区虚假宣传的监管处罚还是相对温和的,一般只对影响比较恶劣的进行相应的处罚。在多数情况下,对景区虚假宣传的监管往往容易陷入“监管不到、打不到脸、打脸不疼”的循环里。如此一来,就不免有厚脸皮者吃相难看了。

  可惜,他们还是打错了算盘。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提高,近年来,游客实时举报景区虚假宣传的例子比比皆是,消费者自发的抵制行为,大快人心;而监管部门的重拳出击,虽是后发而至,但也直击“七寸”。比如,2018年年底,苏州定园就因为虚假宣传成为我国首例被吊销执照的景区。种种迹象表明,景区虚假宣传的套路,已开始不灵了。

  当然,要完全刹住这股景区虚假宣传之风,还需要久久为功。一方面,加强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结结实实地打虚假宣传者一巴掌,让其意识到后果严重,才能有效劝退。另一方面,当地的职能部门也可以考虑如何帮助引导景区开发好旅游资源,以防其走弯路、走邪路。用货真价实的美景及服务,赢取游客的信任与支持。毕竟,一个景区往往与其所处的地方挂钩,若景区名声臭了,首先受到牵连的还是地方自己,这笔账算下来,终究是亏的。




编辑: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一周山东金融人事|12份任职许可公布,涉及蓬莱农商行董事长、行长等
·> 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下发,山东今年电解铝绿电消费比例26.2%
·> 盒马的新“坐标”
·> 王文京重掌帅印后,用友网络携连亏成绩单冲刺港股
·> 倒计时1天!第五届山东省应急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即将举行!
·> 2022年年收入仅6万、高管薪酬却数百万,思哲睿科创板上市有动静了!
·> 万华化学增51亿!山东国资A股公司一周市值表现(7月7日至11日)
·> 经导财评丨财政政策“持续用力”空间足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5182043号-1 公安备案号:鲁公网安备37010002000297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