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观点锐评 - 取消招聘年龄限制,何不从公务员试水
取消招聘年龄限制,何不从公务员试水
加入时间:2021-3-9 14:19:17  来源:光明网

  两会期间,话题#建议公务员考试打破35岁门槛#冲上热搜第一。有全国人大代表表示,很多35岁以上者在二次就业时遇到年龄歧视,并建议取消国家公务员报考要求35岁以下的年龄限制。不久前,也有媒体报道称公开遴选公务员35岁是道坎,如果一名干部超过30岁才成为基层公务员,那么服务年限满5年后,就已经失去了参加遴选的资格。

  职场“35岁”现象并不新鲜,与之相关的公共讨论已有多轮。不过,先前有关讨论多聚焦于企业对待35岁以上应聘者的情况。不少企业尤其是新兴互联网公司片面地追求员工年轻化,在招聘时明里暗里设置年龄门槛,导致一些“大龄求职者”要么无法投递简历,要么投了简历也被筛除。在一些公司,职员工达到35岁时,如果还没有进入管理层,也面临被淘汰、“优化”的危机。

  尽管对不合理的用人年龄门槛多有呼吁,但由于招聘是市场化行为,即便堵住了用人单位公开“年龄歧视”的口子,也很难阻止他们通过隐蔽方式区分求职者的年龄。因此,从根本上改变社会观念,扭转对35岁及以上求职者的年龄偏见,才能推动形成正确的招聘文化。

  取消公务员录用不合理的年龄门槛,无疑能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公务员录用不能单纯地以市场为唯一导向,更不能像企业一样主张“狼性文化”。兼顾各方利益、协调社会关系,是公务员录用不能忽视的方面。比如,在一些国家机关的公务员招考或遴选时,往往要求具备相当年限的基层服务经验,如果再提出年龄限制,就会让不少人失去报考机会。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考生必须精心做好人生规划,不浪费一年时间,才有机会顺利报考。

  社会对取消公务员录用的年龄门槛呼声强烈。根据媒体发起的网络调查,绝大多数投票者支持取消公务员考试的年龄限制。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务员系统,其本职就是维护公共利益、做好公共服务,有理由对这种社会需求进行反馈。

  随着人们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很多30多岁的求职者本身离开校园没有太久。如果生硬地将他们拒之门外,会辜负他们通过教育来实现在社会中不断上升的努力。而且,现代社会人才流动频繁,切换职业赛道更是常态,35岁这个年龄既积累了相当的从业经验,又正处于年富力强的时期,理应在用人市场获得与其真实价值相匹配的竞争力。很多35岁的工作者,无论在心态上还是精力上都很有弹性和韧性,有能力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深,延迟退休已进入计划实施阶段。延迟退休意味着劳动者有更长的工作年限,相应地,对劳动者职业阶段的理解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如果一到35岁就把人才在职业轨道上“锁死”,员工只能在一个用人单位待着,不敢轻易跳槽,一方面不利于激活人才价值,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员工在现有岗位上做出更大的业绩。当“混资历”成为一种既定事实,对更年轻的员工而言也有弊无利。

  当然,公务员招录考试的制度设计一要讲科学,二要追求公平公正。放开年龄限制,不意味着放松对公平的要求。要防止一些人在年轻时享受了高薪,临近中老年时想方设法进入公务员队伍,追求公务员职业相对完善的福利保障,却不打算在公职岗位上输出价值。不管是对待哪个年龄层次的公务员,考核考评都要遵循同样的标准,不宜因为对方年龄大而网开一面,降低尺度。

  归根结底,让选人用人以实际能力为指向,才能实现合理的人才资源配置。对公务员队伍如此,对企事业单位也是一样。呼吁公务员报考放宽或取消年龄限制,是对社会观念的有力拨正,让广大劳动者在就业市场更安心,也更有信心。




编辑: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经导财评丨规范收费行为让平台经济行稳致远
·> 一周山东金融人事|17份行政许可公布,涉及工商银行威海分行行长等
·> 低至0.01%!理财公司再掀“降费”潮
·> 一季度净亏6.6亿,小鹏汽车“押宝”AI智驾辅助
·> 出口额激增16.1%和15.2%!纺织鲁企“出海”创新突围
·> 山东金融管理部门联合部署 推动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 2025年山东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荐目录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落地!市场反应如何?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