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看天下 - 消费者能拒绝扫码点餐吗? 降本增效勿忘服务本质
消费者能拒绝扫码点餐吗? 降本增效勿忘服务本质
加入时间:2021-2-2 8:57:2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日讯 你有多久没在点餐时遇到服务员了?眼下,很多餐厅都推出了“无接触服务”,扫描店内或者是桌边得到二维码就可以点餐、结账,甚至是加菜、开发票等环节也可以扫码完成。

  昨日,有媒体在微博中发起“扫码点餐,不是唯一的选择”话题,指出,扫码点餐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节省了人工营运成本,提升了营运效率。然而,有些商家因此取消了人工点餐服务,这让一部分消费者感到烦恼。

  为什么选择扫码点餐?

  有业内人士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从餐厅的角度看,推广扫码点餐,便于控制成本,减少人工犯错。同时,方便获得会员信息,打造自身的私域流量。另一方面,智能手机普及程度加深,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和使用扫码点餐。

  该人士还表示,“有的餐饮服务人员认为,消费者不会用扫描点餐会显得很土,这方面需要餐厅对服务人员强化培训”。

  另有报道指出,使用扫码点餐可以使店家降低30%-50%的人工成本,并在用餐高峰期减少点错单、漏单的问题。同时自主结账免去了排队的麻烦,有效提高了客流量,增加了收益。

  更重要的是,通过扫码点餐引导用户关注公众号可以带来流量收益,并通过陆续的推送变现。即使用户取消关注,也可以收集用户数据,调整经营策略,或是交给合作的点餐平台。

  消费者有权拒绝扫码点餐

  早在1月6日,就有南京地区媒体报道指出,“扫码—关注商家公众号—同意获取用户位置信息—点餐”似乎已经成了餐厅吃饭的四步骤,看似简化了点餐程序,实际为消费者带来了众多困扰和担忧。

  商家只提供扫码点单这一种点单方式时,“通过菜单点餐这种选择是必须有的,消费者可以拒绝扫码点餐。”南京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曹炜表示,“就像付款方式,可以手机支付,也要有方便老年人的现金支付,不能说只有一种,没有其他的。” 扫码点单虽能节省商家人力、提高效率,但同时也要考虑消费者感受,尊重消费者选择,更要方便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以前全家外出吃饭是个开心事儿,扫码点单却隔开了彼此距离,别让“冷漠”的屏幕降了餐厅服务感。

  另有媒体报道指出,在某部分消费者看来,扫码点餐应是可选项,而不应该成为唯一选项,应当由消费者决定是否扫码点餐,而不是由商家“一刀切”。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商家使用扫码点餐的方式可以理解,但不能滥用。

  陈音江认为,扫码点餐还要注意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有的商家过度采集和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又没有采取足够安全的技术手段和硬件设施来确保个人信息安全,有的商家甚至没有经过消费者同意,就随意给消费者发送广告信息,“这些做法都损害了消费者个人信息受保护的权利”

  截至2月1日17时,“扫码点餐”在微博中的相关话题阅读量已经达到2.5亿,讨论超过6500条。

  对于扫码点餐的使用,网友们发表了不同意见:

  网友: 扫码点餐本来是好事,就是非得关注才能点,这个让人太不爽。

  网友:点餐用手机不用菜单一点仪式感也没有。

  网友: 主要是扫码点菜大部分要关注公众号。这个好烦啊。

  网友: 扫码点餐是挺好的,节约时间,方便又快捷,也深受年轻人的欢迎。但万事都有利弊,对不会用手机的老年人来说不方便了,让老年人有点尴尬。

  网友: 餐厅在推出扫码点餐业务的同时,不应该取消人工点餐,因为扫码点餐步骤较为繁琐,很多中老年人对此十分生疏,并不能顺利完成点餐,这加大了此类消费者的点餐难度。

  中国经济网点评:

  过去一年,以数字化发展带来的效率提升,成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餐饮行业发展的亮点之一。以包括扫码点餐在内的多种科技方式,改变传统服务业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也获得了行业的一致认可。

  但是,再充满科技感的餐饮经营,其本质仍是为消费者服务。诞生于“烟火气”中的餐饮业,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最有人情味行业之一。在满足疫情防控、确保安全经营的前提下,餐饮经营者更要努力展现这份“人情味”。餐饮行业寻求降本增效不应该以牺牲消费者体验为前提,人情味与美食味,不该是摆在消费者面前的单选题。




编辑:fujian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