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戴岳 实习生 孔娇 淄博 青岛 报道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2021年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山东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100亿斤大关,居全国第三位,是五个粮食增产10亿斤以上的省份之一。
“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山东省粮食产业经济蓬勃发展,2020年粮食工业总产值达4600亿元,持续多年高居全国首位,‘齐鲁粮油’品牌已经成为知名的区域公共品牌。”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规划财务处负责人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齐鲁粮油”将齐鲁大地一些沉淀已久的粮油资源赋能转化为竞争优势,助推众多的企业品牌做大做强。那么,山东粮油企业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有哪些亮点和举措呢?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平度是中国的花生绿色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花生集散中心,还被誉为“中国花生之乡”。特殊的物产,推动了当地花生榨油、制酱等花生深加工产业的兴盛。
在青岛天祥食品集团的喜燕植物油公司,经济导报记者看到,偌大的加工车间完全采用了透明化生产管理模式,整条流水线正紧张有序地运行着,但鲜有工人操作。
喜燕植物油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公司引进了先进的花生油压榨生产线、自动码垛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实现了产品全自动生产、自动包装、自动码垛等智能化操作管理,大大提高了生产的品质和产量。

喜燕植物油公司花生油生产流水线正在紧张有序运行(孔娇 /摄)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活跃在平度的花生深加工企业众多,青岛天祥食品规模最大、带动作用最强。青岛天祥食品集团在农产品领域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企业年加工生产花生油及花生制品15万吨,小麦粉10万吨,各种风味挂面2万吨,辣椒调味品及蔬菜制品3万吨。
青岛天祥食品集团所在的南村镇也充分发挥其食用植物油产业“链主”引领支撑作用,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引领农业现代化的格局,成功进入青岛市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行列。
天祥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市场经理生丽鹏表示,近几年来,企业依托“齐鲁粮油”公共平台,实施了“品牌引领、布局全国”的发展战略,并紧跟“齐鲁粮油”公共品牌的推广活动,在全国各地参加各种博览会、推荐会几十场次,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同时拉近了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加快技术革新,引领农业新发展
“喜燕花生油在秉承传统的物理压榨工艺基础上,创新了‘速冻凝香’的特殊工艺,确保喜燕花生油浓香四溢、原汁原味的品质。”青岛天祥食品集团的工作人员向经济导报记者介绍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房地产、化工等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但集团从来没有动过别的心思。专注做好储粮设备和技术,全力增强粮食仓储物流效率,减少粮食仓储损耗,降低粮食仓储物流运营成本。”山东长江粮油仓储机械有限公司(下称“长江粮机集团”)董事长杨长海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杨长海介绍说,长江粮机集团现在拥有7项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已成为中储粮最大、最稳定的供应商之一。
在专注创新发展的同时,长江粮机集团也乘上了政府扶持助力的“东风”。2018年,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省财政厅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山东粮油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齐鲁粮油”品牌建设正式启动。
杨长海说,在2020年的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上,长江粮机集团代表“齐鲁粮油”品牌企业出席,在100多个平方米的展区里通过产品、宣传片等,让身处桓台县的这家企业,成功“出圈”。
传承文化基因,塑造良心品牌
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值得注意的是,山东不少粮油企业在发展壮大之后,会选择建设博物馆,期待更多人看见粮油企业背后厚重的历史底蕴、独具特色的精神符号,传承齐鲁优质民间文化。
“这几天我们接待了很多家庭,上午大人带孩子学做花饽饽,蒸熟的馒头可以吃也可以带走,小朋友可开心了!”投资兴建博物馆的青岛喜我我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迟金燕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经济导报记者在位于青岛莱阳的花饽饽文化博物馆看到,现场不仅有石碾、石磨、石臼等农具,馒头的各种制作模具也是应有尽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在馆内的教学体验区学习。
“做企业先做文化”是迟金艳的理念。无独有偶,杨长海也一直秉承着“守粮情怀”。
在长江粮机集团的华夏粮仓博物馆中,有与粮食生产、储存、流通相关的精美历史文物2000余件,这些都是企业在全国各地精心搜集、整理、收藏的,这里也是国内首个粮食仓储文化主题博物馆。

华夏粮仓博物馆中有关粮食的收藏品(孔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