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滕州—哈萨克斯坦”欧亚班列开通,实现滕州及周边地区产品直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
联泓新科、鑫迪智能制造、中材锂膜、首长宝佳、腾龙精线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地,滕州经开区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2021年6月,滕州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近8年来全省唯一一家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省级开发区。 滕州经济开发区2013年全面启动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滕州市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在政策和要素配置上优先倾斜,全力推进开发区创新转型发展,滕州经济开发区先后获评“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装备制造(机床)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在全省124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发展综合评价中,连续4年名列前三。 建立高效管理体制 拓展发展新空间 近年来,滕州经济开发区用足用活“关键一招”,以改革强动力,以创新求发展,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着力推动管委会机构“瘦身”,设立综合、经济发展、招商引资、规划建设、财务审计5个部门,按照省“十强产业”、枣庄市“6+3”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结合滕州实际,成立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7大产业服务办公室,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提升了服务发展的能力。 实行全员聘任制,通过内部竞岗、外部选聘、绩效考核,激发全体人员干事创业活力。实行“管委会+公司”模式,高规格成立山东滕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3家市政府一级优质国企、148亿元资产整建制注入集团公司,实现有效“强体”,打造集产业培育、工业地产开发、资本运营、项目孵化于一体的新平台。公司成立以来,先后实施了兴业路亮化、祥源路祥源桥建设、中材锂膜实验室重点工程,有力服务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按照集群化发展要求,编制总体发展规划,形成了“一体两翼三区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格局。“一体”即打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体化格局;“两翼”即高端装备和高端化工两个千亿级产业板块;“三区”即主城区工业园区、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机械工业园区;“六大产业集群”即高端装备、高端化工、家居建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集群。 培育现代产业集群 集聚发展新动能 开发区聚焦六大优势产业,全力推进产业发展全链条改革,加快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形成既有大项目带动、又有中小微支撑的产业梯队。其中,高端化工产业聘请中国天辰工程编制规划,依托山能鲁化、联泓新科两大链主企业,进一步拉长氨基、醇基新材料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提升近20倍,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58亿元。山能鲁化入选省高端化工“链主”企业,预计今年可成为枣庄首家营收破百亿元企业;联泓新科在A股主板上市,市值突破1000亿元。 高端装备产业聘请中国工程院高规格、高起点编制了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引进华中数控智能科技、枣矿高端数控机床产业链、清峦福兴工业互联网等项目,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半年营收实现145.5亿元,滕州中小数控机床产业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 为加快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他们科学绘制产业生态图谱,按照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的工作思路,全力以赴招大引外、招新引高,一批单体投资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质量项目落户开发区。先后引进中国建材、联想控股、长江实业、正威国际、中国中铁、山能集团、首钢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落户,联泓新科、鑫迪智能制造、中材锂膜、首长宝佳、腾龙精线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地,开发区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破解企业发展瓶颈 激发发展新活力 滕州市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围绕难点、痛点、堵点,全力推进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改革、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用心用情用力帮助企业纾难解困。 优化金融环境,创新建立银行轮值制度,每周一家银行在开发区轮值办公,为15家企业办理贷款6亿元。强化涉企服务,邀请滕州机械工业协会、滕州门业协会等专业协会进驻办公,加大资金、技术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共渡难关,中塑集团、爱拉森非织造布等项目实现“凤凰涅槃”。 规划建设了总面积5.58平方公里的墨子科创园,借鉴国内外先进园区运作经验,以“标准厂房+量身定做+保姆服务”的模式,助力企业高效落地轻装上阵。目前已建成1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华中数控、金研光电、清峦集团等科研团队和企业入驻,实现“筑巢引凤”。 畅通贸易渠道,开通“滕州—哈萨克斯坦”欧亚班列,实现滕州及周边地区产品直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年可增加贸易额20亿元。加强教育培训,定期举办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讲堂,开展现代金融、企业管理等专题讲座30余场次,进一步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和水平。 目前,开发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9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90个,省级优质品牌30个,发明专利293项,“专精特新”企业26家,省级装备制造业单项冠军2个。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柔性引进国家级人才10人,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2人。 (王兆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