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时超 往常A股在年末频频上演的“喝酒吃药”大戏,如今却只剩酿酒板块在勉强维持。医药板块何时复苏?成为不少投资者关心的话题。 近日,百济神州-U(688325.SH)登陆科创板,成为全球首家开启“美股+H股+A股”三地上市模式的生物医药公司。然而,公司上市首日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跌幅达到16.42%。由此计算,“打新”中一签者单日浮亏1.58万元。 经济导报记者还注意到,医药板块多只龙头股仍处在下跌态势中,如恒瑞医药(600276.SH)年内跌幅超过40%,药明康德(603259.SH)本月内股价跌幅超过10%。 不过,已经有机构建议布局这一表现低迷的板块。粤资基金研究员任涛就表示,虽然医药行业面临疫情相关业绩下滑、医保政策收紧等问题,但从长期资产配置来看,目前不失为较好的布局时机。 以鲁股为例,通过Choice金融终端统计发现,山东A股上市医药板块仍在持续扩容中,板块市值从年初的2992亿元已升至3265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板块实现营收就达到1000亿元。 海尔生物获百余家机构调研 在百济神州上市破发之前,凯莱英(06821.HK)、北海康成(01228.HK)、迪哲医药-U(688192.SH)三家医药企业于12月10日登陆资本市场。虽然凯莱英、北海康成在港股,迪哲医药在科创板,但这三家企业开盘即破发,日跌幅最大的北海康城达到26%,凸显医药板块所处的尴尬境地。 “今年医药板块的大幅调整,是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的。”金辇投资基金经理盛坚分析称,其一是前期受疫情影响,整个医药板块累积了较大的涨幅,估值处于高位,回调是必然;二是医药集采政策使得市场对于医药行业产生了情绪上的担忧;三是资金偏好发生了转移,医药板块热度下降的比较多。 不过,随着板块估值的回落,以及行业利空因素的减少,不少机构开始关注布局医药板块的机会。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就有多家医药公司获得机构调研。以鲁股为例,海尔生物(688139.SH)披露称,公司12月10日-16日期间,获得博时基金、百盈基金、安信证券等105家机构的调研,公司研发优势、目前医疗新基建的发展对公司有哪些影响等问题均受到关注。 公司在回复问题时也表示,生物安全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持续突显,国家对生物安全基础能力的建设日益重视。2021年多项国家政策文件推出,奠定了“十四五”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提速的基础。“随着各项规划的逐步落地,行业将迎来长期发展机遇。” 同期,盈康生命(300143.SZ)也召开了网络会议,中信证券、华泰证券资管等20余家机构参加,关注公司是否有自建医院计划、医保支付改革对公司的影响等问题。公司在回复中也表示,医保支付改革有利于促进行业降本增效、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更加高质量地发展,对公司等一直推崇精细化管理的机构来说属于利好。 鲁股板块市值超3000亿元 除了调研之外,不少机构也在布局医药板块。如今年四季度以来,市场就新成立了13只医药基金(A、C份额分开算),合计募集规模超20亿元。其中,发行规模相对较大的医药主题基金是财通资管健康产业混合,A类和C类基金合计发行份额14.09亿元。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医药板块虽然整体表现不佳,但个体中还是有不少表现优异者出现。 比如漱玉平民(301017.SZ)今年的股价涨幅超过200%。公司所处的医药流通板块今年迎来政策助力,商务部发布《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并提出,到2025年,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6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率接近70%。 今年7月上市的百洋医药虽然上市至今股价呈现冲高回落的态势,但年内涨幅也达到了270%。天风证券指出,公司通过产业投资、跨界融合不断提升行业发展效率、扩大健康产业边界,业务涉及医疗人工智能、处方流转服务、创新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产业投资将推动生态化资产协同,帮助公司快速成长。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截至12月16日,山东在A股上市的医药生物公司已达到27家,合计市值3265.49亿元,较年初的2991.57亿元有明显上涨。 从业绩看,27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已实现了999.71亿元的营业收入,实现了169.66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整体表现颇为不俗。其中,有18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出现上涨,涨幅最高的东阿阿胶(000423.SZ)达到1535.77%。与此同时,今年股价上涨的公司只有14家,表现并没有像业绩那样突出。 盛坚认为,从基本面来看,医药板块营收增速保持在两位数,景气度依旧向好,而医药板块估值也已逐步显露出性价比。所以,未来在充分消化利空因素后,医药行业会以崭新姿态,重回强势。 具体把握投资机会上,盛坚看好三大主线:一是主赛道的优质龙头,比如CXO、器械、疫苗等细分板块龙头;二是新兴赛道方向,比如生物制药上游支持产业链、科研服务产业链等;三是传统赛道中基本面优秀且低估值品种,比如特色原料药、医疗器械等细分龙头。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