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枣庄高新区正打造以锂电产业为核心,以光电、医药健康、智能制造、大数据为重点,以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1+4+1”现代产业集群。 |
前瞻布局高新区产业发展地图,用活用好枣庄高新区上海、杭州两大“飞地”科创中心,逐步与“长三角”连骨搭筋,驶入区域协同发展的快车道 枣庄高新区地处京沪线贯通南北的中间节点,是北方地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坚持产业高端化、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智能化发展,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互动,智能制造头部企业交大智邦落地生根,中国中铁、中国建材、华润集团、吉利控股、天能集团、航天科工、山能集团、浪潮集团、人民电器、欣旺达等500强企业投资落户,成为高端制造业投资宝地,新的发展势能不断“蓄积”。1-9月份,全区新增签约项目136个,“长三角”地区项目占比41%。
高水平制定发展规划 前瞻布局高新区产业发展地图,进一步优化空间规划,用活用好枣庄高新区上海、杭州两大“飞地”科创中心,逐步与“长三角”连骨搭筋,驶入区域协同发展的快车道。 枣庄高新区深入实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创新“一规划、一园区、一政策、一基金、一机制”等“五个一”工作部署,编制《枣庄高新区长三角高端制造业转移示范基地规划》,打造以锂电产业为核心,以光电、医药健康、智能制造、大数据为重点,以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1+4+1”现代产业集群,全力推进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优势传统产业有机融合,推动要素资源合理流动,优化产业布局,实行错位发展,以产业突破带动区域合作向深层次、宽领域、高水平发展。
做“强”锂电首位产业 以固态锂电池为研发方向,枣庄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从正负极材料、锂电池隔膜、电解液到电芯,再到动力电池系统集成的相对完整产业链。依托奚东智慧出行新能源项目,吸引了一批“长三角”锂电配套和终端应用产业,总投资50亿元吉利欣旺达动力电池、人民电器双创园、江苏金翌年产50万辆新能源电动摩托车等一批新能源项目签约落地,包含锂电池电芯生产、电动三(四)轮车制造、汽车混动力电池生产供应等多种业态,加速构建了以大带小、上下联动、协作配套的产业共同体。 枣庄高新区锂电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式被国际电工委员会批准为CB计划认可实验室,中国北方“锂电之都”初露峥嵘。 做“细”光电重点产业 与“长三角”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建立联系,以光电材料、光通信、光电器件为主攻方向,紧盯中芯国际、长电科技、中微半导体等全国集成电路领军企业。组建光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先后与苏州昆山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区内光电企业与产业上下游、研发机构密切衔接,在高铁专用贯通地线、通信信号专用光电缆等领域保持全国前列,在军工、信息、智能电网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推动智光通信、睿诺光电、神舟光电、赛富乐斯、科锐思等项目规模发展,启动智东光电产业园建设,进一步延伸光电元器件、激光、半导体芯片等周边产品,做大做强光纤光缆产业链,做精做优光电显示产业链,全力打造“纤芯网屏端”全光电网完整产业链。
做“尖”智能制造高端产业 推进数字技术全面赋能制造业发展,依托枣庄高新区鲁南大数据中心,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增长极,成功赋能全省第一家5G智慧工厂示范基地。 瞄准“长三角”高端制造业优势领域,理清工程机械、数字机床、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环保装备等领域头部企业,建立智能制造产业链招商图谱,对接“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绍兴”两大高端装备制造业核心城市群。依托深兰科技将人工智能融入智能制造,抓好互联网小镇、润东产业园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转变。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重点抓好交大智邦、君屹智能装备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黑灯工厂、无人车间,装备制造正在向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迈进。 (梁雷 王均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