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11月2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解读山东省海洋局发布的《2020年山东省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根据《公报》,2020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1318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8.03%,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6.48%;“十四五”期间,山东将推动拓展海洋经济开放合作空间等5个方面的工作,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构建互利共赢的蓝色伙伴关系。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省委、省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稳步复苏、结构持续优化。根据《公报》,2020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已恢复到上年的98.10%,海洋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巩固;海洋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1140亿元,规模居全国首位,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有序推进;海洋产业关键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科技赋能促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全省海洋风力发电量178.96亿千瓦时,建成海水淡化工程项目39个,日产能达37.14万吨,绿色转型发展成效显著提升。
《公报》提出,下一步,山东将进一步着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港口,推动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升级;优化提升海洋传统优势产业,并着力建设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建设全球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高标准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着力维护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山东将围绕构建互利共赢的蓝色伙伴关系,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拓展涉海开放合作领域。充分发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高标准推进中日(青岛)、中韩(威海)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高质量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着力拓展海洋经济开放合作空间。
此外,《公报》还要求办好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世界海洋科技大会、国际海洋动力装备博览会等各类涉海论坛展会,推动山东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海洋对外开放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