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山东
跟着总书记的脚步|这个油田为何叫“胜利”?背后的意义很深远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加入时间:2021-10-22 16:14:30  
 

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在山东省东营市考察调研。他先后来到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和钻井平台,了解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利用和现代农业发展、黄河滩区和原蓄滞洪区居民迁建、胜利油田创新发展等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胜利油田,登上钻井平台,察看作业情况,看望慰问石油工人。今年是胜利油田发现60周年。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广大石油职工致以诚挚问候。习近平指出,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希望你们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1949年,全国石油年产量为12万吨,仅仅够1950年全国石油需求量的十分之一;1957年,中国的天然油产量达到了86万吨,尽管比1949年增长了11倍,但加上人造油,国产油只占消费总量的38%。

当时中国所用的几乎都是进口的燃料油,俗称“洋油”,被西方人戴上一顶帽子——“贫油国”。

缺油!缺油!缺油!

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油都转不动啊。石油的生产,成为新中国现代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当时,一些外国专家断言:在渤海湾地区找油“恰恰是最没有前途的”。他们认为,华北平原没有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海相沉积,是不可能生成石油的。这种悲观的“华北无油论”,给刚刚起步的新中国石油工业,打上了沉重的问号。

然而,中国的地质专家和石油工人偏偏不信这个邪。1956年,我国决定集中人力财力在中国东部找油,那年开始,勘探队伍在河南及山东馆陶、聊城、惠民等地选址勘探,先后打了7口基准井,皆不见油星。

1961年3月5日,当32120钻井队在山东广饶境内的东营村华八井钻至1194米中途起钻时,发现卡在牙轮钻头上的一颗油砂,有指头肚一般大小,太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光辉。大家如获至宝,怎么也看不够,装进小瓶子,系上红绸子,郑重地写上“华北油区第一块油砂”几字,发加急电报向上级报喜。当时华北石油勘探处党委书记孙竹收到盛了油砂的小瓶,即刻往北京送,时任石油部部长的余秋里不停地以放大镜端详,说道:“这个东西比金子还要珍贵喽!”

1961年4月16日,华八井试井,获日产原油8.1吨,广袤的华北平原首次有了工业油流,打破了“华北无油论”。

1962年9月23日,营二井又喷出高产油流,日产原油555吨。这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油井。胜利油田早期始称“九二三厂”也是因此得名。

1964年,黄河两岸、白花花的盐碱地上,1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人,打响了华北石油大会战。20世纪60年代,在这片荒凉贫瘠的盐碱地,胜利人头顶蓝天、脚踏荒原,硬是建起了全国第二大油田。“食草籽野菜,饮碱滩苦水,眠干打垒,卧芦草棚;巾帼稼穑,垦荒辟田,亦工亦农……”有人曾这样描述会战时期的景象。

华八井之后,1965年1月25日,在胜利村构造上,32120钻井队打的坨11井,发现了85米的巨厚油层,试油日产1134吨,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千吨井。在胜利村打出了我国第一口千吨油井,这里就叫胜利油田!1971年6月11日,“石油工业部九二三厂”正式更名为“胜利油田”。

到1978年,胜利油田累计找到46个油气田,原油年产量达到1946万吨,建成我国第二大油田。上世纪70年代,胜利油田年产量占全国石油总产量六分之一,那时全国平均每6辆小汽车中就有1辆烧的是“胜利油”。1987年到1995年,胜利油田连续9年稳产3000万吨以上,从1996年到2015年,连续20年年均产量稳定在2700万吨以上。

正是凭着“骨头里找肉”的劲头,胜利油田一代代石油人不断创新,苦干实干,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60年来,胜利油田已先后发现油气田81个,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5.87亿吨,累计生产原油12.5亿吨,占我国同期陆上原油产量的五分之一,累计实现收入2.39万亿元、利税1.03万亿元。

面对我国持续增长的石油需求,连续开采了60年的胜利油田,通过“重新认识剩余资源、重新认识沉积储层、重新认识复杂构造、重新认识成藏规律”,探明储量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以“较长时间内持续稳产2340万吨”为目标,持续为国家的能源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石油人壮志豪情,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一代代胜利人为国找油、为国奉献,在保障能源安全、建设一流企业征程中斗志昂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芝杰 禹亚宁 整理报道)




编辑:fujian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