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导报原创
培育山东优良产业生态路径专家访谈 | 打造以龙头企业为牵引的优良产业生态
来源:大众报业·经济导报   加入时间:2021-10-18 20:40:10  
 

  经济导报记者 孙罗南 王伟
  “十四五”期间是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期。山东社科论坛——培育山东优良产业生态路径研讨会将于10月16日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培育山东优良产业生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这一主题,经济导报记者专访了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中英,以及副院长高福一,共同探讨山东的经济发展及产业升级路径。
  推动经济社会领域全面数字化改造


   经济导报:在您看来,山东经济未来增长的动力主要在哪些方面?您对此有何建议?
  张中英:山东经济未来增长,归根到底要靠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落实到产业,就是要充分利用“双循环”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机遇,加快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综合考虑科技发展趋势及对经济的影响,结合山东实际,迫切任务是要全面推进数字化赋能,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十三五”期间,山东省数字经济年均增速接近20%,数字引领经济增长态势基本形成。截至2020年底,山东省数字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工业互联网形成先发优势,“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是全国重要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工信部发布的2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中,山东占4个,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工业互联网应用范围、经济效益两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三位。数字赋能应用水平名列前茅,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率分别达到82.3%和55.7%,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9.4个和3.6个百分点;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结果,2020年山东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为62.4,居全国第二位。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在全国居第十位。可以说,山东省数字经济的发展有优势,有潜力,但也有短板。
  下一步,应通过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推动经济社会领域全面数字化改造,促进全省高质量发展。一要完善数字基础设施。科学布局支撑数字化发展的基础网络体系,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统筹推进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
  二要推动数字产业化。通过数字技术催生新产业,推动数字产业形成和发展。培育壮大数字产业,完善信息通信、软件服务等数字产业链,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货币、区块链等产业发展,统筹布局一批高水平数字产业集聚区。加快培育数字化新业态,利用互联网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支持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众包众创、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三要加快产业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赋能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支持工业机器人、传感器、物联网、超高清视频等新产业发展,建设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发展普惠性云服务,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形成良好的产业数字生态和数字产业生态。
  经济导报:您怎么看待当前山东经济的运行情况?山东今年以来的经济运行有哪些特点?
  高福一: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成效,聚焦聚力“六稳”“六保”任务,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良好态势——稳中加固、进中提质。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经济指标的增势在稳中恢复。部分领域指标已达近年较高水平,重点领域发展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8%、两年平均增速6.1%,增幅分别高于全国0.1个和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两年平均增速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山东外贸一直保持全国领先,今年1-8月,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1个、18.4个和10.8个百分点,在苏浙粤鲁四省中居第一位。
  2、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优中提升。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正向“五年取得突破”迈进,“三个坚决”持续推进,为经济持续长期向好不断注入新动力。比如,1-8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4%,两年平均增长12.7%,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5个和5.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2%,高于全部工业投资7.4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1.9%,两年平均增长14.7%,占全部投资比重近5成等。
  3、经济运行的质量在进中增效。经济循环更加畅通,供给需求高效衔接,重点生产加快恢复,发展质效大幅提升。比如,1-8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6%,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3.7%,全省16市税收占比全部达到70%以上。1-7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长70.5%,两年平均增长25.8%。
  4、经济发展的预期在好中走强。企业生产预期处在活跃区间,7月份山东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连续7个月位于扩张区间,8月份虽较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但制造业生产指数、生产经营预期指数分别高于上月。1-8月,新登记市场主体150.3万户,累计增长4.7%。民间投资增长13.4%,快于全部投资增速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23.2%,快于全部民间投资9.8个百分点。 
  加快打造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十强”现代优势产业
  经济导报:2020年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之年,结合发展的实际,山东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的探索路径有什么特色?
  高福一: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的重要战略举措。自2018年1月成功争取国务院批复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以来,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经济结构显著优化、发展质效持续提高、市场活力明显增强。
  取得这些成绩,根本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聚焦“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深入实施八大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九大改革攻坚,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工程化推进的办法,探索形成了符合山东实际、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旧动能转换之路。
  一是坚定不移推进落实“三个坚决”。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我省坚持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并举,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实现了结构优化、质效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二是坚定不移培育壮大“十强”现代优势产业。聚焦“十强”现代优势产业,创新推出“6个1”协调推进体系,建立完善“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推进机制,大力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实施“领航型”企业培育计划,狠抓优良产业生态培育,加大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保链力度,逐步形成“参天大树”与“灌木小草”共生的产业生态。
  三是坚定不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省财政科技投入每年增长10%,专项投入100亿元重大科技创新资金;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济南国家超算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相继落户,设立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创建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创新人才加速汇集环境,成立省人才集团,建立人才“绿色通道”,住鲁院士达86位、国家级领军人才880名,3年分别翻了一番多。
  四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攻坚。3年来,我省实施了529项重点改革举措,九大改革攻坚形成了110项制度成果,省市县三级行政权力事项分别压减了54.4%、42.6%、24.2%,企业开办时间由20天压缩到1天,“掌上办”事项突破2000项,“一次办好”“一业一证”等改革成为全国典型案例。
  五是坚定不移深化拓展对外开放。我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获批建设中国 (山东) 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创建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2020年,进出口总额突破2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境外投资分别由全国第六位、第五位升至第四位,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正在形成。
  经济导报:“十强”现代优势产业一直是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山东该如何壮大“十强”现代优势产业?
  高福一:“十强”现代优势产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和“主引擎”。山东应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加快实现“九个强省突破”为目标,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统筹抓好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崛起,加快攻克制约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核心环节、技术短板,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打造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十强”现代优势产业。
  一是突出抓好科技创新。就是要聚焦“十强”现代优势产业亟待解决的共性技术问题,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创新中心建设,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建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构建产业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卡脖子”问题成体系解决。
  二是突出抓好生态培育。优良生态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沃土”,要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实施“专精特新”企业专项培育工程,加大中小微企业、初创企业支持力度,在产业链重点节点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加快形成产业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良性互动。
  三是突出抓好产业融合。要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创新设计等新的制造模式;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和工业机器人应用普及,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释放大数据生产要素对其他产业发展的叠加、倍增作用。
  四是突出抓好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开放作为激发“十强”现代优势产业内生动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要在推动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方面下更大力气、谋更大成效,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用足用好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开放平台,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
  五是突出抓好政策保障。发展产业离不开政策的引领和支持。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要求,理清“十强”现代优势产业发展的新思路,“一业一策”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强化项目引领,瞄准“高端有效”,坚持以“四个一批”为统领,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规模;要强化政策支持,创新财政、税收等政策手段,持续推出政策包,完善政府引导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投入机制,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加快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要加强要素保障,建立完善“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统筹存量优化和用好增量,为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支撑保障。
  经济导报:下一阶段山东培育优良产业的主要着力点在哪里?这其中,科技创新、政策扶持、营商环境等因素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高福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产业集聚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高级形态,具有规模领先、创新引领、生态完善等特点。现阶段,产业生态的形成表现为两大特征,一是同行业或产业链相关企业聚集在一个地理区域形成产业集聚;二是当地龙头企业凭借产品的独特位置和竞争力,基于商业模式的延伸带动身边生态个体成长,形成的商业生态系统。构建产业生态的前提是推进产业集聚,把产业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彼此之间能够产生“生态化反”。
  山东要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产业生态至关重要,要优化和重塑产业结构,打造以龙头企业为牵引的优良产业生态,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构建特色产业生态圈。发挥各地产业基础、区位交通、资源禀赋等优势,优化区域重点产业布局,引导重点产业向特色园区、优势区域集聚,大力吸引研究创新力量、金融服务、共性技术平台、检验检测等优质资源集聚,系统整合产业配套链、要素供应链、技术创新链,促进产业上下游和协作关联企业,通过共享、匹配、融合形成微观生态链。二是培育各类市场主体。我省缺少像华为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特色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强的行业生态型龙头企业。下一步,要围绕“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领域,大力培育“领航型”企业,鼓励大企业积极协助解决配套中小企业技术、设备、资金、原辅料等实际困难,支持一批有竞争力、影响力的中小企业,尽快成为行业领军企业,成为大型企业“预备队”,加强企业协作配套,构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企业集群,形成“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大型企业顶天立地”的局面。三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开展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作用,推动工业设备上云,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数字化赋能行动,广泛征集产融对接、工业互联网、智能化工厂(车间)、供应链对接等数字化赋能服务产品,分行业分区域组织线上线下对接。统筹云资源利用,支持企业使用云数据库、智能分析平台、物联网平台。
  这其中,产业创新是构建良好产业生态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超级中心城市,能够保持高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建立了较好的产业生态,表现为不断有经济增长点涌现,能够不断在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孵化培育出原创新兴产业,成长出一批作为行业引领者的独角兽企业群体,在行业内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高地。
  为此,下一步,一要完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打破科研高校、政府部门、企业组织、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引导,积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和产业成果转化,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保障、企业为主体、研发机构为补充、高校为支撑”的创新网络体系。在整个创新网络体系中,各主体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创新研发、人才培育、衍生公司、育成企业、技术服务与技术转移等多元方式,共同分担技术创新不同阶段所需投入的资源,协同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带动产业崛起。具体来说,政府营造创新环境,制定鼓励创新的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研发机构作为研发重要承担者,对接市场需求开展前沿创新;高校提供人才培育和技术支撑,承接部分研究开发;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加大研发并转化应用技术成果。
  二要构建覆盖产业发展各阶段的政策体系。重点围绕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创新研发、创新企业培育、知识产权、市场服务等领域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重大创新平台软、硬件建设,采取租赁等方式,以优惠租金吸引高科技企业入驻;人力资本方面,允许科技人员以一定的比例用专利权或专门技术作为股份投资,激发海内外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同时鼓励企业产教合作,共同研发培养人才。创新研发方面,加大对创新产品、能源节约、市场开拓、管理技术升级、生产效率提升等方面的创新研发资金奖励;本土企业培育方面,探索建立开发基金,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低利贷款;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分享机制,鼓励企业合法进行产权分享;市场服务推广方面,构建市场信息资讯平台,鼓励中小企业市场经营,降低风险等。
  “建设新型高端智库”
  经济导报:作为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智囊机构,山东宏观院在支撑与服务全省培育优良产业生态路径方面将发挥哪些作用?有何具体举措?
  张中英: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是省发改委所属公益一类副厅级事业单位,是全省首批重点新型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智库和“中国宏观经济智库联盟”发起单位。2010年成立以来,省宏观院始终坚持“山东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发展定位,聚焦“服务决策、咨政建言”主责主业,高质量服务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和全省发展改革工作大局,深度参与了全省“十四五”建议和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全省重大决策、重大规划、重要政策文件起草工作,众多研究成果和观点获得省领导同志肯定和批示,被省委省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采用或形成政策文件。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探索形成“阳光”“雨露”充足丰沛,“参天大树”与“灌木丛”融合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是我省积极把握新阶段发展机遇、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战略抉择。省宏观院作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者和重大政策制定的参与者,将继续紧紧围绕“建设新型高端智库”发展目标,全力发挥辅助决策、服务社会的职能作用,聚焦培育“十强”优势产业集群、优化区域重点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提升供应链协同水平和资源配置能力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调研,形成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努力实现“观大势、谋大局、出大策”,在助力构建新动能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探索产业生态高质量发展路径、促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中,贡献新的力量。



编辑: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