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10月9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发布会东营专场,邀请东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必昌等相关负责人士全面介绍东营市承担国家战略使命、加快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情况。

渤海之滨,大河之洲。东营市成立于1983年10月,面积8243平方公里,辖三区两县,人口220万。东营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担负着特殊使命。
近年来,该市确立“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聚力推进“四项重点工作”“九个三年行动计划”“九大改革攻坚”,抢抓机遇,担当实干,各方面各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关键性、趋势性甚至转折性向好变化,东营经济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台阶,全市人民同步迈进了全面小康社会。
回顾总结“十三五”发展成果,东营市体现为“四个突出、四个最”:
突出生态优先,良好生态成为东营最亮丽的名片。以规划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为龙头,加大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黄河口生态系统更加健康。2017年以来恢复湿地28.2万亩,去年以来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治理互花米草1.2万亩,正在打造108公里的沿黄生态长廊。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植物分别增加到1630种和685种,是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哪里环境好,鸟儿最知道。保护区鸟类由1992年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每年有600余万只鸟类在这里繁殖、越冬和迁徙,有“鸟类国际机场”的美誉。
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更大改善。东营持续推进生态环保和“四减四增”,“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水气土污染治理项目543个,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21.5个百分点,省控以上河流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居全省第一位。


突出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成为东营最显著的特征。坚定不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四个新突破。其中,综合实力实现新突破。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981.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49.3亿元,人均水平分列全省第一位、第二位。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保持高位运行,主要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投资、外贸、消费增速均居全省前六位;9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3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占全省的近1/4。
突出改革开放,活力迸发成为东营最抢眼的变化。今年9月15日,维远股份(600955)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全省有史以来化工企业最大IPO和近5年最大IPO项目。
突出惠民利民,生活美好成为东营人民最真切的感受。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74个,打造沿黄沿海盐碱地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十三五”期间财政累计民生投入1072亿元,社会保障标准居全省前列。五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83所、幼儿园160所,全面完成大班额整治清零任务。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卫生乡镇、国家卫生县城全覆盖,全市人均期望寿命上升到81.05岁。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东营坚持抓早、抓严、抓细、抓实,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唯一保持“零疫情”的地级市。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东营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国家规划纲要体现了大量东营元素,赋予了东营美好发展前景。东营将高标准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互融互促的发展路子,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