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气象,中国电影市场迎来开门红。据猫眼专业版实时票房数据,截至1月3日24点,2021年元旦假期总票房达12.96亿,创元旦档票房新纪录;1月1日单日票房破6亿,刷新了中国影史历年元旦单日最高票房纪录。(见1月4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这是一组令人眼前一亮的数据。元旦档往往是影视行业的新年“第一战”,战况如何对新一年电影市场意义非凡,尤其在疫情背景下,元旦档的表现更关乎影视行业对2021年的信心。现在看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中国电影市场在全球各大电影市场中已经率先复苏、持续回暖。
表面上看,元旦上映的6部电影类型多样,比较符合当前多元化的受众需求,这是元旦期间电影市场火爆的重要原因。同时,特殊时期下,市民走进电影院观影的欲望依旧十分强烈,需求端也呈现出旺盛态势。尤其岁末年初,大家有了更多进入影院观影的仪式性需求,这是再多的宣传都没法抵达的观影内驱动力,观众的需求才是市场的主要推动力。
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乃是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遏制了疫情蔓延,为国家经济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机遇,其中也包括电影行业。这是中国电影市场迎来开门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也彰显了中国电影的制度优势、综合实力和发展韧性。
进而言之,虽然电影是一个产业,是一个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文化产品,但是国家对行业的支撑,特别是有效管控疫情,才使得电影行业攻坚克难,步步为营,获得了生机。电影市场开门红,也是中国经济“满血归来”的缩影。中国电影在全球市场低迷行情下表现良好,率先复苏,实际上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经济目前发展的良性态势,包括社会管理、社会体制、科学防疫。这些既是电影业发展的重要根基,也是中国经济能够“满血归来”的底气和信心所在。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态势良好,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影响电影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依旧存在。当前,中国疫情呈现多点散发零星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形态,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不能有丝毫松懈。这要求电影行业要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精准科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稳妥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电影行业的发展。也只有防控措施到位,守好“安全关”,将电影产业的复苏建立在疫情有效控制的基础上,观众才能来得看得安心、看得放心。
此外,在内容供给方面,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中国电影需要用更好的内容、更丰富的渠道来填补未来市场的供给需求,以保持国产影片高质量发展的势头得以延续,从而在实现开门红的基础上,更好地支撑中国电影产业在后疫情时代继续走下去。这是业界的使命,是观众的期待,也是让中国经济进一步“满血归来”的必然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