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看天下 - 八部门联合印发意见 快递绿色包装有了硬标准
八部门联合印发意见 快递绿色包装有了硬标准
加入时间:2020-8-21 14:18:06  来源:工人日报

   快递业覆盖全国,影响范围广,涉及的产业上下游链条很长,要推进快递包装的绿色发展,牵动的是全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需要各行业及其监管部门共同参与。

  今年1月至7月,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408亿件,超过了2017年全年业务量。然而,据估算,我国快递业每年消耗的纸类废弃物超过900万吨、塑料废弃物约180万吨,并呈快速增长趋势,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近年来,相关部门已陆续出台政策,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不久前,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全面建立严格有约束力的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推动标准成为快递绿色包装的“硬约束”。

  对快速发展的快递业而言,这一标准意味着什么?

  快递包装加强循环利用

  “您好,这是您的快递,如果这个纸箱您不用的话可以留给我吗?”快递小哥陈宾在北京东城区送快递已经两三年了,顾客都熟悉他,因为知道他需要纸箱,很多顾客会把快递纸箱攒下来给他。

  陈宾告诉记者,从去年6月起,公司不再提供取件物料,上门收的快件需要自行解决包装材料。“从成本考虑,我们会尽量多地回收顾客相对完好的纸箱,在打包时也会尽量少用胶带。”陈宾说,公司这一措施不仅节省成本,也带来了环保的好处,让快递纸箱能够循环利用。

  为解决快递包装用量激增造成的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近年来,国家邮政局不断推进快递业绿色发展。2019年,实施“9571”工程,截至去年底,已实现全国电子运单使用率98%、52%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循环中转袋使用率75%、3万个邮政快递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2020年,提出邮政业力争实现“9792”目标,即:“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90%,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70%,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90%,新增2万个设置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邮政快递网点。

  需上下游产业链协同配合

  “其实目前大部分的快递都是电商自己包装的,快递只是贴个面单而已。”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快递网点负责人邱先生告诉记者。

  中国快递协会原副秘书长邵钟林表示,目前,我国快递包裹由电商产生的占70%以上。“快递包装绿色化,仅依靠快递企业远远不够。”

  采访中,一家食品网店的店主告诉记者,从2016年开始,该店不再使用胶带包装快递纸箱,而是采用拉链式无胶带纸箱。据统计,2018年,店铺共使用拉链纸箱130万个,相当于减少使用189万米胶带,“但成本会比普通包装贵一倍。”店主表示,成本压力下,推广环保纸箱仍有一定难度。

  邵钟林表示,由于上下游链条缺乏统一的包装操作规范,导致包装选用和操作不统一、不合理,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包装和随意包装。“快递业覆盖全国全网,影响范围广,涉及的产业上下游链条很长,要推进快递包装的绿色发展,牵动的是全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需要各行业及其监管部门共同参与。”

  完善标准形成“硬约束”

  记者梳理发现,国家邮政局曾于2018年12月发布《快递业绿色包装指南(试行)》,今年6月印发《邮件快件绿色包装规范》,对包裹绿色包装涉及环节作出可量化的规定。

  那么,八部门此次联合印发的《指导意见》意味着什么?

  邵钟林认为,邮件快件包装绿色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对规范化、制度化和体系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于实现快递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八部门所管辖的职责范围差不多覆盖了快递的产业上下游链条,这样就能对各个环节实行全监管,确保对所有涉及的行业都有制约作用。”邵钟林说,“这为快递产业上下游链条提供了统一的绿色包装标准。”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廖怀学认为,《指导意见》只是作为部门规范性文件,还不能设立行政许可和行政强制措施。“《指导意见》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强化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对法律政策的支撑’,推动重要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与法律法规、政策协调联动体系基本形成,以期提高快递绿色包装相关标准的法律效力。”(记者 甘皙)




编辑:fujian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经导财评丨规范收费行为让平台经济行稳致远
·> 一周山东金融人事|17份行政许可公布,涉及工商银行威海分行行长等
·> 低至0.01%!理财公司再掀“降费”潮
·> 一季度净亏6.6亿,小鹏汽车“押宝”AI智驾辅助
·> 出口额激增16.1%和15.2%!纺织鲁企“出海”创新突围
·> 山东金融管理部门联合部署 推动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 2025年山东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荐目录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落地!市场反应如何?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