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车市 - 站上新基建风口 充电桩行业该如何起舞
站上新基建风口 充电桩行业该如何起舞
加入时间:2020-5-14 9:21:06  来源:证券时报

“过去的几年里,几乎每一天我都是在出差的路上。”普天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宇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充电桩是紧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起来的行业,节奏变化非常快。而近期“新基建”概念带来的火热行情,更是给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

3月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概念后,有相关预测显示,未来十年,中国充电桩建设存在6300万台的缺口。借势“新基建”,该行业有望激发万亿元级别的市场。

目前充电桩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新基建风口是否会给行业发展注入“强心剂”?会为行业带来哪些利好?因“新基建”概念而带来的投资落地情况如何?近期证券时报对多家充电桩企业进行了调查采访,以探寻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规模性洗牌来临

充电桩为何会与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共同被纳入新基建范围内?实际上,在新基建概念被提出后,很多关注这个细分领域的人士都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记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充电桩行业诸多业内人士认为,能够把充电桩纳入到新基建范畴,与其自身的产业地位是极其相符的。云快充创始人、CEO田波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新能源汽车并不是简单的“油改电”,而是在朝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方向发展,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相应的也是需要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在田波看来,新基建涉及范畴内的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均与充电桩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能明确地将其也纳入到新基建的范畴,是符合其产业定位的。

“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赵宇告诉记者,他所供职的普天新能源,算是国内较早投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司,从2009年至今,公司已见证了产业的各种演变和格局变化。在他看来,目前充电桩领域被纳入到新基建范畴,其实侧面体现了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度重视。

然而记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顶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光环之下的充电桩领域,实际的日子并没有外界想象得那般光鲜。据了解,2017 年中国约有300多家充电桩企业,而截至目前,至少有50%已经退出这个行业。赵宇告诉记者,2017年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在此之前国家发布了相关的指导意见,支持民营资本进入行业,随后行业内掀起了跑马圈地的热潮,但时至今日能够真正跑出来的企业并不多。

星星充电高级副总裁高海军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前些年充电桩行业的入局门槛并不高,大批企业和资本涌入时也带来了剧烈的竞争,甚至掀起了价格战,企业彼此之间在拼运营、拼成本、拼土地资源的同时,并不能获得稳定的利润来源,而这也是造成行业利润率普遍偏低的原因之一。

的确,虽然充电桩领域只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部分,但所涉及到的元素诸多,产业链较长,这而也间接增加了企业在各方面的投入成本。据某充电桩企业的管理人员透露,如果一家企业想入局充电桩行业,大概要具备10方面的能力和资源,且这其中涉及到的领域跨度非常大。具体来说包括土地资源申请、网络建设、规模扩张、品牌建设、客户维护、日常运营等等。但实际上,目前深入度到产业当中的企业,并不是兼具这些能力的。

赵宇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目前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基本是在2017年以前就入局的公司,这些公司的体系相对完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中。但即便是这些“老牌”的充电运营企业,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历史包袱。

“在前期的规模扩张中,难免有一些规划布局和选址建设没那么完善,现在随着企业网络规模的扩大,要想对这些存量网络进行升级是存在一定困难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和精力。”赵宇告诉记者,为了紧随行业的快速变革,普天新能源已设立了专门的部门,负责对这些充电桩进行优化升级改造。

据了解,经历过前期的规模扩张,目前整个行业已处于洗牌期,特来电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充电桩是智能化的产品,技术迭代要求高,同时还具备能源互联和数据互联的属性。而充电运营运维,更需要庞大的团队和技术要求。因此,能够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且成为头部企业,是很不容易的。

新基建带来了什么?

记者了解到,伴随着充电桩行业剧烈的优胜劣汰,资本方对于这个领域的投资态度也趋于稳定。尤其是在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下跌的背景下,也导致了充电桩的业务量大幅萎缩,相应的行业投资也在急剧收缩。而在新基建的概念被提出后,充电桩行业的受关注度似乎再度提升,行业投资热度也显著升温。

3月16日,国家电网专门成立了“新基建”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组,并规划2020年要新接入57万台充电桩,总投资达27亿元。与此同时,南方电网也宣布,计划未来4年投资251亿元投建充电设施,建成大规模集中充电站150座,充电桩38万台。

除了企业方面加紧投入外,各地政府也在结合新基建行情加速布局。例如,5月7日,上海市就特别发布了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并指出将继续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在3年内新建10万台电动汽车充电桩。

新基建究竟会给充电桩行业带来哪些利好?由新基建东风所带来的投资目前落地情况如何?特来电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国家将充电设施纳入新基建,进一步表明了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事实上,这也是最为企业振奋的一点。

赵宇告诉记者,近期国家对汽车产业推出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也明确了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暂缓。这些表明了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度重视,而把充电桩纳入新基建范畴,则在很大程度上给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增加了保障,对于充电桩行业而言,显然是重大利好。

除了进一步明确产业地位,给企业吃下“定心丸”之外,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新基建概念的提出,给企业带来的最大利好是促进了行业热度的升温。田波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疫情期间,部分企业的充电量大幅下降至20%左右,在整个汽车产业都在受到冲击的背景下,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更是亟须提升数字化能力,实现桩联网和车联网之间的高度融合。实际上,近年来云快充一直致力于为全国的中小型运营商提供高度信息化桩联网平台。现在新基建带来利好,可以增强市场热度,引起地方政府和资本市场对充电桩行业的关注和重视。

对此,特来电相关负责人也持类似观点。在他看来,将充电基础设施纳入新基建,有利于企业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而这将给公司提供快速发展的政策机遇。同时,这也利于全社会对充电产业的认知,让更多人认识到充电站资产的价值。

政策保驾有更多思路

根据2015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城乡建设部四部委联合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显示,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要超过12100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车桩比基本达到1:1。

而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92万辆,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126.7万台,尚未达到1:1的车桩比例。

也正因此,多位业内人士判断,充电桩行业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新基建行情的带动下,或将激发万亿元级别的市场。记者注意到,目前各地方政府正在积极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当地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在新能源电价优惠上,目前已有包括厦门、南京等在内的多地市政府发布了对充电基础设施的优惠电价,以降低用户的充电成本。

赵宇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新规已出台落地,相应的充电桩领域也需要有自己的支持政策出台。不久前,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已组织了行业内的相关企业进行研讨,并形成报告提交给国家相关部委,预计在不久后充电桩的补贴政策也会落地。据了解,目前围绕着充电桩的补贴措施正在朝着运营端转移。

实际上,除了财政补贴外,也有很多业内人士呼吁更多非货币化的支持政策,例如加强在公共停车场基础配套、新能源车专用车位和停车费减免等举措;在居民小区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方面建立运营商准入机制等等。

赵宇告诉证券时报记者,除了在精细化运营等方面加强引导外,从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希望政府能针对行业实际情况,对不同规模、不同能力、不同定位的运营商进行分级管理,设置不同的考核和补贴标准,促进整个行业朝着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转型。




编辑:fujian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