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于慧年
“在坚决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我们坚定地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3月26日,经济导报记者做完测量体温、实名登记,一只脚刚刚迈出消毒通道时,威海市城投集团和平路停车场项目经理王红波就迎上来如是说。在他身后的建设工地上,施工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绑扎钢筋,搭建脚手架,为后续浇注混凝土做准备。 和平路停车场项目是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项目库中的项目之一。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威海考察期间,作出了“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重要指示。自此,全市上下坚定不移把“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发愤图强,携手共进,众志成城,竭尽全力,这张崭新的“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名片,正绽放光芒,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在威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日前,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办公室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攻坚克难奖”。
做好顶层设计 一张“精致蓝图”绘到底
精致城市建设,规划先行。去年4月,经过近一年的谋划研究,《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出台,385个精致城市建设具体项目和68个项目的年度重点示范项目库也随着方案接踵而来。之后,精致城市建设条例、精致城市建设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文件也相继出台。 当前,威海市已高起点“铺开”精致城市建设的“棋盘”。 整个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按照“东拓、南延、西展”的思路拉开发展框架;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内联外通、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推动精致城市建设与全域旅游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 同时,威海市还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抓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抓实抓好民生实事,持续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实施最严格的环境监管,开展最积极的生态建设。 为做好精致城市这篇大文章,威海市一张“精致城市蓝图”绘到底,一张“幸福威海蓝图”干到底!一年来的新变化很多:首届威商大会促成38个项目签约;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成为省内唯一试点城市;在6月发布的全国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中,位列地级市全省第一、全国第二。新起点上的威海正稳扎稳打地把“精致蓝图”变成现实。 “我们将以创建优良人居环境为主要目标,推动城市建设发展方式转型,系统探索‘美丽城市’建设内涵、评价体系、方法和路径,推动建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人居环境,为全面推进‘美丽城市’建设,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梁晓东如是说。
从细节入手 解决百姓“停车难”“办证难”
建设精致城市,要从解决群众身边的琐事做起,从群众感觉不方便的小事做起。例如,“停车难”是许多城市面临的共同课题,威海市委市政府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询问、摸底调查,决定重新建停车场和错时开放机关现有停车位两个方面入手来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 和平路停车场项目位于威海市市立医院院内,计划今年4月底前主体结构封顶,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受疫情影响,春节后项目复工比原计划推迟大约1个月。目前,相关各方正在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科学合理调度施工方案,力争挽回疫情带来的损失,按原计划竣工。 2019年8月19日,威海市发布了《关于错时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院内停车场地便利市民停车的通告(第一批)》。自2019年8月20日17:30起,威海市首批77处机关企事业单位院内停车场地共6290个停车位将正式错时对公众开放。后续,威海市国有企业、公益性场馆等院内停车场,也陆续向市民开放。 “办证难”是又一困扰老百姓多年的难事。威海高新区御鑫佳园的于大叔已入住小区七八年了,却一直办不下不动产权证来,这成了压在他心口的一块“大石头”。当听说威海高新区正在集中力量化解不动产权证办理难题时,于大叔赶忙前往办理了相关手续。“没有房本总感觉心里不踏实,这下算是吃下了‘定心丸’。”于大叔高兴地说。 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涉及民生福祉,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由于种种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办证难”问题成了老百姓心中的一块“心病”。为切实解决城市建设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加快不动产权证办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威海市出台多个文件,解决了这一难题。 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小事,市民在精致城市建设中有了满溢的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