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出得了村进得了城 你买的蔬菜,配送到位了吗
◆导报记者 初磊 济南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不少城市居民发现,餐桌上的绿色蔬菜比之前更新鲜。14日,交通运输部安排部署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当地商务主管部门,主动与当地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沟通,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农产品运输保障工作,全力确保“菜篮子”产品出得了村、上得了路、进得了城,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供应。 经济导报记者采访获悉,“菜篮子”直通车进城畅通无阻,在济南,济阳、商河、莱芜等周边农户、农场田间大棚里的鲜菜当天就能摆上市民的餐桌。
早6点开始分类 晚6点摆上餐桌
15日下午6点,济南天桥区狮子张社区居民李阿姨家的晚餐开始了,餐桌上,西红柿炒蛋、豆豉油麦菜,都是下午5点配送到小区门口的鲜菜。当天,一场雪过后,李阿姨本来担心菜不会配送或者会晚送,但她和其他预定蔬菜的居民一样,如愿吃上了当天现摘的青菜。 “这个社区是疫情之后临时增加的配送点之一,每天的配送量4吨。”配送蔬菜方——位于济阳区孙耿街道的济南盛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下称“盛丰蔬菜”)董事长王旭明介绍,每天早上6点多,公司80多名车间工人就开始对鲜菜进行消杀、分类、包装,然后集中到后仓,统一配送。 疫情并没有阻挡“菜篮子”直通车的脚步。作为济南“菜篮子”直通车进社区承担单位之一,盛丰蔬菜于农历正月初三拿出了保供应急预案,正月初五,拿到疫情专用通行证的直通车满载蔬菜,开到了定点社区和便民市场。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自己的农贸市场只开了一个,社区配送点临时增加了两个社区,每天为这两个社区调拨蔬菜,每个社区每天的大白菜供应量在1500-1600斤。”王旭明介绍,公司在济南有官扎营、鑫苑名家、新赵便民3个农贸市场、10多个社区配送网点,每天配菜量在20吨,蔬菜都是盛丰蔬菜培育基地的黄瓜、西红柿、油麦菜、大白菜等常见的8个品种,在配送终端,送菜员与居民实行“无接触式”送菜,线上收款、菜分装放在指定的领取点。 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期,济南已派出127辆“菜篮子”直通车,日供应蔬菜水果20万公斤,为该市近千个社区提供送菜上门服务。王旭明介绍,疫情期间,“菜篮子”直通车车间不停工,消杀环节有增无减,工人每天会加班加点,让蔬菜从田间地头到市民家门口全程保持新鲜。
合作门店开放三成 配送社区增加10余家
15日下午3点,距离济南40多公里的济阳区回河街道吴寨村,绿宝源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下称“绿宝源”)总经理赵吉勇在电话中说,“忙了一个上午,配送车刚开始装,从年初二开始上班,每天配菜16车,最多两个小时,就能送到济南各个社区的配送点。” 疫情打乱了绿宝源的蔬菜配送节奏,改变了原来固定的运输路线,赵吉勇补充说,“对接的22家门店目前营业仅有8家,12家定点单位的配送逐渐恢复,又临时增加了10多个社区,这些社区比较分散,最远的在济南仲宫街道办,配送路线增加了不少。” 疫情之前,绿宝源在夜间配送,每天0点之前会配送到各个网点;为了有效防控疫情,现改为白天配送,根据各个网点的订单量,每天傍晚之前一一配送到位。 之前合作的门店2/3处于闭店状态,周边居民的买菜需求如何满足?赵吉勇说,在商务部门调配下,直接配送到周边封闭式的小区,“每个小区的量在100箱蔬菜左右,每箱的重量在140-150斤之间。” 近日,国务院专门发文,进一步强调要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将粮油、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农产品纳入疫情防控期间生活必需品保障范围,对农产品运输车辆严格落实“三不一优先”通行措施,确保区域间快速调运。赵吉勇直言,运输过程顺畅,供给和需求两端信息对称,“每天根据网点订单量配送,防止居民临时加单,每天会适量多备上一些。” 据悉,春节前后,受交通运输、蔬菜生产淡季等因素影响,全国部分大城市曾出现蔬菜供应偏紧情况。1月31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冬春蔬菜储备投放工作的紧急通知》,部署各地加强冬春蔬菜投放工作指导,切实保障市场消费需求。有大棚基地200亩、冷库4000多平方米的绿宝源是储备基地之一,目前其储备水果萝卜500吨、土豆900吨。“储备菜会视情况适时投放,补充市场缺口,平抑价格。”赵吉勇说,“现在配送各个环节都很顺畅,居民不必抢购囤积蔬菜,一来可避免浪费,二来也防止市场恐慌、造成价格不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