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吴淑娟
3日,山东青岛市出台支持中小企业保经营稳发展的18政策措施,滨州出台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12条政策。 4日,济南市出台了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的17条政策措施,淄博出台了支持企业应对疫情稳定生产的12条政策措施。 四地从缓缴社会保险费、减免中小企业税费、延期缴纳税款、降低小微企业房租成本、缓解企业资金流动性困难等各方面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降费:降低社保费缴费费率、减免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四地都提出了相应措施降低企业负担。青岛、济南、淄博均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有望恢复的企业,返还标准提高到上年度6个月企业及其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50%,政策执行期限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青岛对受疫情影响、连续3个月以上无力支付职工最低工资或3个月以上无法正常生产经营仅为职工发放生活费的企业,其可按缓缴社会保险费有关规定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缓缴期间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不受影响。 济南对受疫情影响、连续3个月以上无力支付职工最低工资或3个月以上无法正常生产经营仅为职工发放生活费的企业,经批准后可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缓缴期内免收滞纳金。缓缴期间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不受影响。 滨州提出用好中央稳定就业资金,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化解资金压力。对符合条件的2500余家企业及时拨付稳岗返还资金,帮助企业稳岗位保用工。 降低社保费缴费费率,在2020年度,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18%降到16%,失业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1%降至0.7%,工伤保险执行阶段性降费政策。对受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确实无力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中小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可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
减税:减免房租
在税费减免方面,青岛、淄博均提出,对因疫情影响遭受重大损失,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确有困难的,经税务机关核准,减征或者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对因受疫情影响办理申报困难的中小企业,由企业申请,依法办理延期申报。对确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企业,由企业申请,依法办理延期缴纳税款,最长不超过3个月。 济南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微企业,2个月房租免收、4个月房租减半。鼓励疫情期间各类中小微企业发展载体减免承租企业租金等相关费用,根据其减免费用总额,给予一定比例财政补助。 滨州对因疫情原因,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扣缴税款申报的,可申请办理延期申报,资料不全的容缺办理;对确有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可申请延期缴纳,最长期限为3个月。减免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属于省级以上收费的,按最低标准收取;对属于地方的水土保持补偿费、不动产登记收费、城市道路占用费、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费、仲裁案件受理费,疫情防控期间全部免除。
金融扶持:银行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四地均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青岛、济南、淄博均提出,对因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经营、遇到暂时困难、不能及时还款的中小企业,银行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允许其适当延期还款,做好续贷服务。对受疫情影响较大、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困难的中小企业,积极开展首贷培植推进工作,为中小企业恢复生产经营提供有力的信贷支持。 滨州则提出,市财政再筹措资金3000万元,设立中小企业应对疫情金融稳定基金,为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按时还贷、续贷提供过桥资金。 帮扶外贸企业
滨州、淄博还提出了扶持外贸发展的政策。 淄博提出用好600万元市级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提前兑付2020年第一季度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市级补贴资金。对已缴纳展位费用、因疫情不能正常参展造成损失的外贸企业,按照实际参加展会的有关规定给予财政补贴。 支持企业稳定进出口业务。提前兑付2020年度市级外经贸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扩大重点产品进出口。对已付费报名参加境外展会,因疫情影响而不能参展的,仍按原标准补助。 加大对新办企业、新开工重点项目和续建重点项目的支持,享受招商引资投资补助政策,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
应急机制支撑
青岛提出建立企业应对疫情复工复产帮扶机制、清理和防止拖欠账款长效机制及贸易纠纷专项法律援助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中小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重大事项,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专题研究。持续推进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避免形成新的拖欠。对企业存量订单面临的违约和纠纷情况提供政策咨询;对企业新签立的订单提供咨询服务,减少贸易风险点。 济南提出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账款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清理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工作,各级政府、国有企业要依法履约,避免形成新的拖欠。 滨州则提出建立市级疫情防控运输应急机制。市辖区内高速公路、国省道开辟应急运输通道,及时为企业发放“战疫情,保畅通”通行证,保障车辆畅通,确保我市大宗物品和原料进得来、产品出得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