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观点锐评 - 劝退就是劝退,别拿“自愿辞职”当幌子
劝退就是劝退,别拿“自愿辞职”当幌子
加入时间:2020-12-3 9:57:44  来源:工人日报

 “自愿辞职”实际是企业劝退?近日,江苏省总工会公布了全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十大典型案例,其中,无锡市锡山区总工会调解的一起员工“自愿辞职”引发的劳动纠纷引人关注。“劝退对王某形成压力,使其违心辞职,却未消除王某对试用期考核的异议;对于刘某,没有合法解除依据又未经协商一致的劝退必然引发纠纷。”(见12月1日《工人日报》)

  劝退员工,是指企业对一些员工,通过做思想工作、协商等方式,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对这种协商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企业应依法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然而现实中,一些企业想辞退员工却不想支付经济补偿,于是移花接木,用各种手段迫使员工“自愿辞职”。

  上述事件中这家企业在员工王某试用期未满、刘某刚过试用期一天的节点上劝退二人,以王某“自愿辞职”、刘某“尚未解除劳动关系,仍可继续上班”为由,不支付法律规定的经济补偿。这种操作真是让员工“哑巴吃黄连”——明明是劝退,明明该依法补偿,却拿“自愿辞职”当幌子,逃避责任,企业的算盘可谓打得精明。

  在工会调解下,两名员工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但需要警惕的是,企业披着“自愿辞职”的“马甲”劝退员工的行为,恐怕不是个案,劳动监察执法部门应加强对类似劝退式侵权行为的识别和惩治力度,念好“紧箍咒”。

  时下,不少企业在劝退员工时,故意不按法律的规定“出牌”,挖空心思让强制劝退穿上“自愿辞职”的“马甲”,目的无非是省下一笔经济补偿费。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劝退劳动者,应与其协商确定经济补偿金,一般情况下按劳动者月平均工资和工作年限计算。而员工自愿离职,如果用人单位无过错,则不必支付经济补偿。

  法律这样规定,不仅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是为了防范员工无故辞职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而令人无语的是,这样的规定被一些企业利用,进而成为减少用工成本逃避补偿责任的“武器”甚至法宝。

  劝退式侵权屡屡得逞,有多方面原因,比如,企业行事隐蔽,不易发现;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淡薄、缺乏举证维权的能力;相关职能部门以劳动者“不告不理”为由,未及时对违法企业祭出惩戒利剑,等等。

  不管怎样,以种种手段威胁、强迫员工“自愿辞职”的企业不应再我行我素、肆无忌惮,有关各方更应对劝退式侵权坚决说“不”。有关部门要积极作为,依法监管、惩戒,倒逼企业端正心态、收敛侵权行为。而被迫“自愿辞职”的员工,要多些维权意识,多些证据意识,主动争取、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某种角度上说,这一个案对更多劳动者和企业都有启发和警示意义。




编辑: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经导财评丨规范收费行为让平台经济行稳致远
·> 一周山东金融人事|17份行政许可公布,涉及工商银行威海分行行长等
·> 低至0.01%!理财公司再掀“降费”潮
·> 一季度净亏6.6亿,小鹏汽车“押宝”AI智驾辅助
·> 出口额激增16.1%和15.2%!纺织鲁企“出海”创新突围
·> 山东金融管理部门联合部署 推动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 2025年山东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荐目录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落地!市场反应如何?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