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财经 - 140项“跨省通办”事项惠及2亿余流动人口
140项“跨省通办”事项惠及2亿余流动人口
加入时间:2020-10-1 11:24:3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140项全国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清单。9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有关情况。

  “当前,我国有2亿多流动人口,人员异地工作生活、企业跨区域经营活动日益频繁。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办公厅政府职能转变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审改办协调局局长迪晶介绍,为了确保政务服务的供给和企业群众的需求有效对接,《意见》出台前,相关部门通过中国政府网、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等广泛征集社会意见,网络浏览量达到7600万余次,网络投票、留言6.3万余条。“经过汇总、梳理,合并同类项以后,梳理出140项高频的‘跨省通办’事项。”

  按照《意见》要求,140项高频事项中,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第一批58项事项“跨省通办”要在2020年底前实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异地就医结算备案等74项要在2021年底前实现,后续还将加快实现婚姻登记、社会保险参保缴费记录查询等8项事项的异地办理。

  “由人社部直接负责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共33项,可以说是这次的大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任翟燕立介绍,人社部将按照本次“跨省通办”要求,继续开通失业保险关系网上转移、社保卡网上申领和补换等服务。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大数据比对,扩大社保待遇资格的“无形认证”。通过规范参保证明,为个人或企业提供统一的查询、打印等服务。同时,逐步为参保的工伤职工提供异地居住申请、异地就医结算等服务。“做好这些工作,将对有效促进人员流动、提升民生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异地办事的痛点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随着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的快速增长,人们对医疗保障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的呼声渐高,“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便是其中之一。《意见》明确,要在2021年底前实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目前,已经在京津冀、长三角、西南5省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截至9月28日,已累计结算202.56万人次,医疗总费用4.96亿元,医保基金支付2.87亿元。”国家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管司司长黄华波表示,下一步将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住院门诊一体化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目前,公安部已出台居民身份证换领、补领异地受理,驾驶证‘全国通考’,机动车‘全国通检’等改革措施,实现了35项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李京生介绍,2021年底前还将实现7项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涉及异地申请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和户籍类证明、办理工作调动户口迁移等内容。“此外,我们准备于2021年在京津冀、长三角两个地区先行开展新生儿入户、异地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试点探索,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李京生说。

  百余项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出台,具体到企业和群众办事时应该如何实现?对此,迪晶介绍了三种服务模式。

  第一种是“全程网办”。除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之外,按照“应上尽上”的原则,将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颁证送达等全环节、全流程的网上服务。

  “其中特别强调,对于政府部门核发的证照和批文,能够通过数据共享实现查询和核验的,不再要求申请人到现场核验原件,力争使群众和企业办事‘一次都不用跑’。”迪晶说。

  第二种是“异地代收代办”,对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在不改变各省区市原有办理事权的基础上,通过“收受分离”的模式,申请人在异地政务服务机构提交申请材料,经形式审查和身份核验后,通过寄递等方式把材料寄到业务属地完成办理,相关结果也可以通过寄递或者网络送达反馈给申请人,实现异地事项的就近办理。

  第三种是“多地联办”,对于原来需要当事人到两个不同地方现场办理的事项,改变原有的业务规则,整合多地办理流程,由一地受理申请,各地政府部门内部协同,使申请人只需到一地办理即可完成。

  “另外,对于上网不方便的群众和老年人等群体,文件明确提出,要提供线上和线下办理的多样化办事渠道,保障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迪晶表示,下一步将指导督促各地区、各部门抓紧制定工作方案,加强衔接配合,确保改革尽快落地见效,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便捷度和群众获得感。(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曾诗阳




编辑:fujian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