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强省建设深度推进 生物制药成创业“风口” 一棵海藻要“生发”多个产业
◆导报记者 初磊 孙罗南 济南报道
作为山东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海洋生物医药是海洋强省建设中一个关键的点。如何放大这个点的牵引力,释放新经济增长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抢抓机遇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材料等新兴产业。 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山东企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耕耘出一片“蓝海”。
一棵海藻连接多个产业
海藻经过转化后,所创造的价值很难用数字估量。在省政协委员、山东洁晶集团总裁林成彬看来,“深耕”下去,围绕海藻活性物质的开发,可以延伸出原料药、健康、食品等多个产业。 例如,岩藻黄素是褐藻类所特有的色素,用于食用着色剂及抗癌、减肥等保健食品中;褐藻寡糖可以作为原料,开发出抗肿瘤、免疫调节、预防癌症等疗效高、副作用低的新药。 “今年是‘结晶’之年,从2012年3月以来,所有的布局已基本完成,今年正步入结果期。”林成彬介绍说,其公司的海洋生物医药新产品,如海藻肥、岩藻黄素等,今年开始真正“结果”。 “一棵海藻,能做出一个大健康产业,前景无限。”省人大代表、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防也对未来充满信心。 “明月海藻集团本身是海洋生物制品企业,我们主要是利用海洋的褐藻为原料,从这里面提取活性物质,应用到医药、食品、美容护肤品、特殊的工业用途等领域。我们现在的定位是,利用海藻做健康产业。”张国防说。 在张国防看来,海洋生物产业很受重视,生物制药是很大的一个创业“风口”。
闯关高值化
据了解,海藻资源虽然丰富,但里面的活性物质得来却并不容易。因为海藻在深海,采集难、培养难,严重制约了海洋药物的研发。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批准上市的药物有几千个,而海洋药物只有不到20个。 为了攻克海藻生物产业规模大、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偏低的行业难题,实现海藻资源的高效、高值化,洁晶集团建设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藻绿色炼制智能工厂生产线,并被列入国家智能制造专项计划项目。项目实施后,将带动海藻养殖、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等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引领中国高端海洋生物产品走向世界。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们坚持从传统海洋化工向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大健康、大农业产业转型,加速生物科技成果转化。”林成彬介绍,企业申报并获批了国家认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15个国家技术创新平台。未来,将合理开发海洋资源,推动海藻产业迈向高端,搭建起研发与工程化示范基地,实现海藻生物资源最大利用率。 据悉,经过与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洁晶集团已创新性开发和建立了海藻酸钠、岩藻黄素产品全流程生产自动化、产品质量在线智能检测等系统,实现了全供应链与产品销售的管理与优化。“在巩固杜邦、卡夫、伊利、蒙牛、双汇等客户基础上,今年,我们将敲开国外高端客户市场的大门。”林成彬期待。 “海洋经济这一块,山东省的优势是非常大的,有非常大的海洋资源,再加上非常大的市场需求,我们也将抓住机遇,加快做大这个产业。”张国防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