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观点锐评 - 退耕还林蕴含的中国智慧
退耕还林蕴含的中国智慧
加入时间:2019-9-12 9:08:53  来源:光明日报

   作为一名林业经济管理领域的教学研究人员,这些年,我耳闻目睹了退耕还林创造的一个个绿色奇迹。

  20年来,从东到西、从北到南,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退耕还林还草将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内蒙古多伦县变成青草绿树的美丽画卷,为扭转风沙紧逼北京城的被动局面作出巨大贡献;退耕还林还草修复了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两岸的森林植被,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退耕还林还草为三峡大坝工程库首的湖北省秭归县增加了大片植被,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模数大幅下降,为三峡库区建起一道强大的生态屏障;退耕还林还草还为西南部裸露的石漠化地区披上了绿衣裳……可以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头,退耕还林还草大大拓展了民族生存发展的生态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把生态承受力脆弱、不适宜耕种的土地退出来,植树和种草,从源头防治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固碳增汇,也推进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助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20年来,通过退耕还林还草,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培育了生态经济型的后续产业,大大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发展,让退耕户尝到了“生态饭”的甜头。新疆若羌的大枣、甘肃庄浪的苹果、云南临沧的坚果、四川平昌的花椒……许多小果实因此变成了大产业。一些地方的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休闲借助退耕还林还草的东风,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以2016年为例,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退耕还林(草)农户的监测,时年退耕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万元,比同期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近3个百分点,其中经营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增速分别高约4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退耕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2016年比2013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退耕还林还草给千千万万农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退耕伊始,人们担心退耕会导致粮食减少,进而威胁到粮食安全。近年来,全国粮食持续增产,退耕还林工程区粮食产量不减反增、贡献巨大。实践证明,退耕还林还草促进了林茂粮丰,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年的实践,退耕还林还草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启示。由种粮到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树上山,粮下川,羊进圈。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既符合自然法则,也符合经济规律。生态环境是人类的生存空间,如果牺牲生态换经济发展,最终是连生存空间也保不住,这就是违背自然法则所导致的恶果。退耕还林还草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退”和“还”的方式,将人类欠下的生态账,给自然补回去。这也是舍得之道这一古老中国智慧的巧妙运用。

  退耕还林还草,让我们不但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重新审视了生态与文明的关系。人是自然之子,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永恒课题。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退耕还林还草是生态修复的重要工程,修复生态就是修复文明复兴之基。

  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就要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走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道路。生态优先原则是退耕还林还草的第一要义。

  退耕还林还草还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大调整,是思想观念和行为的重大转变,即由过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转变为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20年来,退耕还林还草不仅“退”出更多绿,“还”来更多富,而且用事实告诉世界:中华民族不但勇于与自然抗争,而且善于与自然和谐共处。20年的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还草的战略决策,是一项具有远见卓识的英明决策,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卓越实践,已成为人类重建生态系统、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典范。

  让历史告诉未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先有生态兴,才有文明兴”的理念将指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走向未来。




编辑: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经导财评丨规范收费行为让平台经济行稳致远
·> 一周山东金融人事|17份行政许可公布,涉及工商银行威海分行行长等
·> 低至0.01%!理财公司再掀“降费”潮
·> 一季度净亏6.6亿,小鹏汽车“押宝”AI智驾辅助
·> 出口额激增16.1%和15.2%!纺织鲁企“出海”创新突围
·> 山东金融管理部门联合部署 推动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 2025年山东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荐目录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落地!市场反应如何?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