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导报原创 - 医疗美容潮,暑期乱象多,爱美大学生要注意相关机构资质
医疗美容潮,暑期乱象多,爱美大学生要注意相关机构资质
加入时间:2019-8-15 8:49:24  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

◆经济导报记者 吴淑娟  

    随着暑期来临,医疗美容整形也迎来一波高峰。不少学生趁假期进行双眼皮、隆鼻、瘦脸等医疗美容整形。
    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医疗美容“看上去很美”,其中存在诸多乱象,消费者需要擦亮双眼。

大学生成主力军

    “今年考上了心仪的大学,7月初去医院预约了双眼皮手术,现在已经恢复得很好了。”济南应届高中毕业生小周13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很多同学都在暑假进行了双眼皮、痤疮等微整形,为接下来美美地迎接大学生活做好准备。
    在泺源大街一家美容整形医院,市民林孟欣正在手术室门口等待,考上了艺术院校的女儿正在进行双眼皮手术。
    “孩子高中时就想割双眼皮,因为是学艺术的,也支持她通过改善外形增强自信心。将来求职找工作,除了实力,形象也很重要。”林孟欣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经济导报记者在该家美容整形机构看到,“学生凭借学生证做双眼皮可以送鼻子、单做某个项目直接打六折”的广告字眼十分醒目。
    前台的咨询师张帅介绍说,医院在暑期推出了美容整形优惠活动,暑假期间来咨询和进行美容整形手术的人比平时增加了一倍。特别是高考结束后,门诊量、手术量翻了一番。“来做整形的学生,整形项目主要是抽脂、割双眼皮、开眼角、激光脱毛、祛痣等,价格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医学美容科,经济导报记者看到不少年轻人在家长的陪同下前来咨询美容整形问题。一位李姓护士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暑期来进行美容整形的人群以18岁到30岁之间的年轻人为主,高考后的准大学生以及大学、研究生毕业生占了绝大多数。其中,割双眼皮和隆鼻项目最受欢迎。
    采访中,经济导报记者也遇到了因为在整形机构进行了双眼皮手术感染之后,不得不到齐鲁医院冶疗的张初初。
    “半个月前在一家美容机构进行了双眼皮手术,没想到手术后伤口发生了感染,冶疗了几天越来越严重,只好转到正规范医院治疗。”张初初的眼皮还有些红肿,在进行了几天抗感染治疗后,仍需要服药。
    另据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美容科主任张志华介绍,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医疗美容失败的患者前往该院修复。这类患者多为18至25岁间的年轻女性,一般都是到一些小型美容场所进行美容。

医疗机构资质最关键

    数据表明,中国医美产业仅次于美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美市场,2018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已超2200亿元。从消费者年龄来看,19岁以下的占比达18.81%,20—25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到40.41%。有800多万人次进行过大大小小的整容,主要为学生群体。
    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巨大的消费需要、丰厚的利润,让各种医疗整形美容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市场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医美之路布满陷阱。
    来自山东省消协的信息显示,近年来医疗美容投诉呈持续上升趋势,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消费热点问题。
    在山东省卫计委相关部门此前开展的一次市场监督中也发现,部分医疗美容机构擅自开展医疗美容,存在着无医师职业证书和主治医师等问题。
    据了解,医疗美容对设备、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很高。负责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负责实施美容外科项目的医师应具有6年以上从事美容外科或整形科的工作经历。
    “任何手术都有一定的禁忌,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才能确保安全,一些医疗美容手术一旦失败很有可能威胁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有些危害虽不严重,但造成的损伤却是不可逆的,想要修复非常困难。”张志华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张志华表示,随着社会对整形的宽容度越来越高,开个双眼皮、打个瘦脸针已不再是遮遮掩掩的事,但一些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审美观,又缺乏医学常识,容易走入整形误区。
    因此他建议,消费者不要盲目跟风,应选择正规医院和有经验的医生,要留意选用的医疗用品,以免给自己留下终身遗憾。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会长张斌也提醒,消费者在选择医疗美容机构时,一定要注意相关机构、人员是否具有完整健全的美容医疗资质条件。
    他同时表示,医疗美容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消费者自身理性选择、整形行业严于律己和社会相关机构监管三方齐下,才能从根本上为广大“美丽消费者”们织就一张最安全、最有效的“防护网”。                           (编辑:李师全 陈德罡)




编辑:fujian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