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齐鲁大地 - 从粗放到集约,从单一到多元——专业小镇的蜕变密码
从粗放到集约,从单一到多元——专业小镇的蜕变密码
加入时间:2019-2-19 8:45:43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今年,乡村振兴首次列入我市几大攻坚战之一。

  当下,乡村振兴的号角催人奋进。目光转向基层,如何搞活特色产业,无疑将成为打赢这场攻坚战的有力抓手。其中,专业镇的力量不可忽视。凭借着优良的产业基础,在产业集群专业镇内部,产业集群不断裂变扩张,产生强大的辐射带动力,进而演变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原动力。

  在济南,其实也有不少不为大家所知的专业镇,产业抱团使它们锻造了强势的竞争力,农民腰包鼓起来,心里乐开怀。然而,面对时代的发展,拥抱动能转换的大潮,应当如何改变单一而粗放的生产方式,进而实现转型升级,正考量着每一个专业镇决策者的智慧。

  本期,我们走进济南部分专业小镇,听听它们的转型之道。

  产业链招商引进过亿元项目 小小蒜头蹚出产业振兴路

  “俺们的蒜田从去年就是合作社统防统治,一年五六遍浇水也是自动化灌溉,有了这些高科技,我们这些50后也能轻松种大蒜了。”商河县白桥镇东瓜王村村民侯玉峰开心地说。作为白桥镇最先一批种植大蒜的农民,侯玉峰从1988年开始种植大蒜,那时正值壮年的他放弃之前的棉花种植,将家里所有责任田全部种植大蒜。“当时,大蒜种植技术落后,品种也单一,而且蒜田水利灌溉也落后,蒜薹和大蒜产量还有质量都不行,都是靠自己摸索。”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作为第一批大蒜试点种植户,在当地政府大力扶持下,侯玉峰逐渐掌握了大蒜种植技术,当年就尝到了收获的甜头。“当时棉花种植一亩地收入才200多元左右,我的一亩地种植蒜薹加上大蒜收入就达800多元。”侯玉峰说。在第一批种植户的带动下,当地群众种植大蒜的热情和积极性逐渐提高。白桥镇通过制定奖励政策、为群众免费提供大蒜良种和种植技术、引进大蒜良种免费提供给群众种植等措施,逐步引导大蒜种植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到2014年,全镇大蒜种植面积已达7万亩以上,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大蒜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

从粗放到集约,从单一到多元——专业小镇的蜕变密码

白桥镇,小蒜头托起致富梦。(王平 摄)

  规模化生产实现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却遇到了增收瓶颈。为适应市场需求,白桥镇开始向标准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发力。2017年,借助于上级部门的帮扶,白桥镇开始实施整建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侯玉峰所在的东瓜王村被纳入第一批建设范围,项目区内通过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在提升大蒜种植品质的同时,也让现代农户享受到现代农业科技带来的实惠。特别是自动喷灌系统的使用,像侯玉峰这样的老年人再也不用为蒜田灌溉发愁。目前,绿色示范区项目已覆盖全镇蒜田4万余亩,2019年将实现全镇蒜田全覆盖。2018年12月“商河大蒜”地标产品团体产品正式通过评审,“商河大蒜”品质得到国家级认可。

  品质有了保障,白桥镇开始打造自己的大蒜品牌。今年,白桥镇先后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十余次,并借助全市首个“全国淘宝村”的打造,全镇大蒜线上店铺已达35家,日均销售额超过2万元,“商河大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标准化、品牌化打造工作已经逐步成熟,现在我们正在积极探索高端化发展之路。”白桥镇党委书记陈爱国说,近年来白桥镇立足大蒜产业,按照“建链、补链、扩链”的总体思路,实施产业链招商,引进过亿元项目3个。其中,总投资3.2亿元的山东美康生物科技项目已于2018年9月份开工建设,一期将于今年5月份投产。项目投产后,将采用先进技术研发生产大蒜深加工产品,带动当地大蒜产业向精深化发展;济南祥康食品万吨冷链物流、青岛鲁林大蒜深加工等一批产业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同时,重点规划的大蒜深加工产业园正在逐步完善配套设施。近年来,白桥镇先后获得“中国大蒜第一镇”等荣誉称号,一个以大蒜为主题的特色富强小镇的发展蓝图正徐徐展开。

  采茶、喝茶还能自己炒茶 乡村游带火小村茶产业

  马套村的肖老汉放下手里父亲传给他的开山斧,转而种上了茶叶。

  这事还得从10年前说起。那年,长清区万德街道马套村迎来了一家企业,这家企业在村里流转了50多亩地用来种茶。那段时间,农业专家隔三差五过来做土质检测,看茶苗长势。专家说,这块地种茶行。事实证明,这里种茶还真行。这让更早之前靠开山采石为生的肖老汉等村民们开了眼界:原来,种庄稼不灵光的山坡地还可以这样用。

从粗放到集约,从单一到多元——专业小镇的蜕变密码

长清茶园美如画。

  慢慢地,村里种茶的村民多了起来。又过了近两年,茶叶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是村民们也遇到了一个跨不过去的难题——这样种茶,茶叶销售最终受制于企业,企业一旦不收购茶叶,茶农的收成就打了水漂。

  当时村“两委”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建茶厂。只有这样才能为茶农的鲜叶找到稳定的出路,才能让茶农有稳定的收入。这也开启了马套村从一产向二产融合的路径。2012年,马套村党员带头入股建茶厂,投资100多万元,上了炒茶设备。2013年,马套将军山的第一锅春茶还没出锅,就已接到700公斤订单。良好的开端让马套村党支部书记肖舒荣松了一口气。为了继续卖个好价钱,他利用在泰安从事茶叶生产朋友的资源,以“泰山女儿茶”的名义销售本地茶,茶叶销路一下子打开了。尽管不愁销路,可当时刚来马套村工作不久的大学生薛莉莉还是觉得村里少了点什么,比如村里来客人参观时就干巴巴地喝茶,对茶艺表演更是云里雾里。又过了一段时间,薛莉莉才反应过来,差的是茶文化和茶叶旅游,当然更缺的是本地茶的品牌价值。

  随后,马套村相继建立了马套将军山茶叶合作社和将军山旅游合作社,这让薛莉莉当时的缺憾得以弥补,也让将军山茶真正打出了名堂。两个合作社成立后,马套村依托茶园优势,开始涉足乡村旅游。从市区来的客人们也记不清从何时起,来到这个小山村,不仅可以采茶、喝茶,还可以亲自炒茶。品完一壶茶,再到马套村绿水青山间游玩一番,马套村成了不少济南市民周末的好去处。游人越来越多,春天,市民们争相来采春茶;夏天,孩子们组成的夏令营研习团队来了;秋天,将军山品牌茶又推出了红茶系列产品。这个小山村热闹起来,肖老汉不用采茶的时候还去兼职当个导游,教游客采茶。

  这两年,万德街道的齐鲁八号风情路被评为我市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作为线路上的重要节点,马套村也搭上了发展的快车。用肖舒荣的话说,以往,马套村甚至万德街道是茶产业带动乡村旅游,现在则反过来,乡村旅游正推动着茶产业不断发展,走出大山,长清茶成为品牌。“现在我们自己是舍不得喝春茶的,那是用来招待贵宾和销售的。”肖舒荣幽默地说。2018年,马套将军山茶叶合作社销售了5000公斤干茶,营业收入700多万元,其中百分之十用来支持马套村公共事业。村集体腰包鼓了,村民们的收入也水涨船高,一亩茶园能收入2.7万元。看着茶农们朴实憨厚的笑脸,马套村的乡村振兴梦越来越近。

  “玫瑰+”深化产业链条 金花期待早日卖出“金价”

  生长于翠屏山下、玉带河畔的平阴玫瑰,多年前就已获得原产地保护认证,是国内唯一药食同源的玫瑰品种。如此天生丽质又具唯一性的玫瑰花,应当做出什么样的产品形态,才能不负大自然的垂爱、不负花农披星戴月的劳作呢?

  不再单纯一大纸箱一大纸箱地向外卖花,延伸玫瑰产业链条,开发附加值高的玫瑰深加工产品是专家和从业者已经普遍认可的路径之一。继两年前采用国家和省两级农科院的最新技术,培育出富硒玫瑰,让玫瑰花期延长1个月,产量也增加了15%—20%后,芳蕾玫瑰的创办人王庆才让一亩玫瑰花的收益增加了2000多元。

从粗放到集约,从单一到多元——专业小镇的蜕变密码

平阴玫瑰是山东省命名的“三朵金花”之一。

  不仅如此,在对市场调研后,王庆才发现,进入大健康时代,消费者更愿意为药食同源类产品买单。为突破高附加值产品,并运用到食品、药品、保健品中,让玫瑰加工行业完成向高端产业链转换的“脱胎换骨”,芳蕾玫瑰确立了“玫瑰+食材”“玫瑰+药材”“玫瑰+日化”的发展战略,挖掘平阴玫瑰本身的芳香价值,研发功能性健康品,致力于打造中国玫瑰产品专业制造商。

  一期投资即已达到1.2亿元的芳蕾玫瑰,目前研发生产的主要是玫瑰酱膏滋补系列、玫瑰花茶养生系列、玫瑰露酒怡情系列、玫瑰护肤精油系列等四大体系产品,以玫瑰酵素为原料,生产玫瑰饮料,加工的面膜、保湿霜等化妆品,制作的玫瑰酵素含片、固体饮料等,打造“玫瑰+”产品群,深受市民欢迎。

  除了不断开发深加工产品的原因,玫瑰产品的火爆与近年来同样大行其道的电商分不开。倾沐花语、半亩花田、365朵玫瑰这些听上去就特别唯美的玫瑰产品品牌有的年销售额已破亿元,培育出多个年轻人电商创业团队。

  作为玫瑰的原产地,平阴县玫瑰镇也在2018年获评“山东省电商小镇”。今年,合景泰富团队投资50亿元,倾力打造最具浪漫风情的玫瑰谷田园综合体和特色小镇,玫瑰产业将在转型升级的路上再次迎来新机遇。

  因势利导做强产业 一根黄瓜富了一个镇

  2月14日早上,天空中还飘着雪花,济阳区曲堤镇董家村黄瓜大棚种植户董孟柱,正在曲堤蔬菜批发市场等着把自己的黄瓜卖个好价钱,最终他以每公斤9.6元的价格全部售出。谈起这几年发展黄瓜大棚带来的变化,董孟柱的脸上写满了收获的喜悦。

  至今,董孟柱都记得2001年的那个秋天,在曲堤镇政府的大力引导下,董家村决定大力发展黄瓜种植基地。“当时我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钱,家人也照顾不上,听到这个消息我立刻有了回家种大棚的念头。”由于之前没有经验,第一年他只种了一个占地3亩的大棚,但当年就获得收入5万元。

从粗放到集约,从单一到多元——专业小镇的蜕变密码

曲堤镇精品黄瓜采摘园。

  目前,董孟柱一共种植了两个黄瓜大棚,占地11亩的高温大棚和3亩的常温大棚。“镇上有蔬菜批发市场,种多少就能卖出多少,黄瓜不愁销。”现在,董孟柱的黄瓜大棚每年都能为他带来30多万元的收入,他买了车,也在济阳城区买了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董孟柱所在的曲堤镇,是济阳区的农业大镇。为推动群众增收致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大棚黄瓜种植。近年来,曲堤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因势利导,努力将黄瓜产业做大做强,在全镇实施了“统一调整土地、统一提供贷款、统一物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销售”的“五统一”战略。截至目前,曲堤镇全镇黄瓜大棚达到2.6万个,生产基地面积5万亩,年产量超过7.5亿公斤,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越冬黄瓜种植基地”,被誉为“中国黄瓜之乡”。

  黄瓜种植的规模和产量上去了,曲堤镇又开始推动黄瓜产业提档升级。先后申请了曲堤黄瓜商标,参加各大展销会,积极创建曲堤黄瓜国家标准化种植示范区,这些举措不仅使得曲堤黄瓜走出了国门,还真正成了百姓增收致富的“香饽饽”。2018年,曲堤镇黄瓜产值达到20亿元,菜农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全镇菜农存款额达18亿元,黄瓜种植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

  黄瓜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批商户前来曲堤镇投资兴业,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此聚集,商贸业更是蓬勃发展,年可安置就业3000余人,增加税收超过600万元。曲堤镇从一个农业大镇一跃成为“农业强镇”,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镇。




编辑:行者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