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证券 - 短融券成券商补充资本金硬核 年内发行规模达去年3倍
短融券成券商补充资本金硬核 年内发行规模达去年3倍
加入时间:2019-12-13 9:30:43  来源:证券日报

    距离央行上调短融券余额上限,允许券商发行金融债的政策落地已半年有余。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市场普遍发现,券商短融券获批发行明显提速。不少业内人士问道:券商短融潮真的来了吗?

  年内券商短融券发行规模

  已达4303亿元

  先从一组数据一探究竟:2018年全年,仅有10家券商发行短融券,发行规模合计1425亿元。而2019年以来(截至12月12日),已有30家券商发行短融券,达4304亿元。这个规模已是去年全年发行短融券规模的3倍。这30家券商中有24家为A股上市券商。

  值得注意的是,仅12月份以来,短短12天证券公司就发行了318亿元的短融券。发行券商包括中国银河(10.550, 0.17, 1.64%)证券、招商证券(17.320, 0.45, 2.67%)东吴证券(8.810, 0.17, 1.97%)海通证券(14.540, 0.29, 2.04%)中信证券(22.650, 0.45, 2.03%)红塔证券(15.940, 0.41, 2.64%)中信建投(22.860, 0.45, 2.01%)证券、国信证券(11.510, 0.16, 1.41%)申万宏源(4.850, 0.06, 1.25%)国泰君安(17.690, 0.30, 1.73%)华泰证券(18.150, 0.39, 2.20%)华安证券(6.150, 0.07, 1.15%)国元证券(8.470, 0.12, 1.44%)东方证券(9.900,0.14, 1.43%)浙商证券(8.640, 0.14, 1.65%)和渤海证券16家券商。短融券发债节奏加快显而易见。

  今年以来券商为何忙于为资本金补充“弹药”?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券商来说,补充资本金主要是源于盈利模式的转变,从依赖通道佣金业务转向以资本中介为代表的资本依赖型业务,资本金缺口加大,因此各家券商加快补充资本金、扩充资本规模,实现业务模式的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

  那么,在多渠道融资类型中,短融券发行提速究竟为何?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主要还是由于今年短融券余额上限获提升,在这个基础上,券商融资工具更加丰富,融资成本有所降低,也意识到逐渐提升证券行业杠杆倍数问题,逐渐助力券商业务发展。”

  事实上,自2014年底《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开始实施,短融券可谓是持续火爆,业内人士认为,短融券已经逐渐跃升为券商融资的重要方式。

  而在今年券商发债借款节奏明显加快的背景下,记者发现,目前至少已有15家上市券商发布今年累计新增借款超过前一年末净资产的20%(或40%)公告。

  证券行业杠杆率

  较2018年提升2.43%

  这也就进一步提到了券商杠杆水平问题,从当前数据来看, WinD资讯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证券行业杠杆率达2.88倍,较2018年提升2.43%。不难看出,今年证券行业杠杆率的确有所提升。

  另据中国银河证券非银团队具体分析后发现:“从ROE分解看,海通证券凭借较高的杠杆水平驱动了ROE增长,中信证券资金使用效率也优于同业。”

 事实上,今年不少业内专家认为券商提升杠杆率是当前重要方向。吴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对于美国、日本,我国的券商杠杆水平较低,这既与政策约束有关,也与负债结构、业务模式有关,比如以资本中介为代表的资本依赖型业务尚处于初步发展期,较低的杠杆率也拉低了ROE。未来券商加杠杆将是主要方向,不过加杠杆同时也带来经营风险。” 

  而今年6月份以来,一些政策层面就在助力头部券商杠杆经营。这包括央行上调多家头部券商短融余额上限,并允许部分头部券商发行金融债,旨通过头部券商向中小非银机构及整个金融市场传导流通性等。

  中国银河证券非银团队认为:“这些监管政策的出台,有利于优化头部券商融资渠道与结构,改善融资成本,助力头部券商杠杆经营,提升ROE水平,证券行业未来要积极探索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从各公司角度具体看,招商证券目前短融券发行规模最大,年内发行规模共计635亿元。短融券发行规模超过300亿元的还有国信证券和中信证券,规模在200亿元至300亿元之间的券商则有华泰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渤海证券、申万宏源、国泰君安。

 




编辑: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经导财评丨规范收费行为让平台经济行稳致远
·> 一周山东金融人事|17份行政许可公布,涉及工商银行威海分行行长等
·> 低至0.01%!理财公司再掀“降费”潮
·> 一季度净亏6.6亿,小鹏汽车“押宝”AI智驾辅助
·> 出口额激增16.1%和15.2%!纺织鲁企“出海”创新突围
·> 山东金融管理部门联合部署 推动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 2025年山东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荐目录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落地!市场反应如何?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