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金融 - 央行放管结合让市场预期更稳定
央行放管结合让市场预期更稳定
加入时间:2019-11-28 9:11:02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央行释放的信号有放有管。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表示,要进一步抑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稳定房价、地价和预期;积极支持中小银行深化改革防范风险,鼓励多渠道补充资本;稳妥应对外部冲击,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深入整治各种违规金融行为,坚决打击各种非法集资活动,继续拆解影子银行,遏制房地产泡沫化倾向,主动配合地方政府整顿隐性债务。

  这是对金融市场的“管”。在此之前,还有货币政策的“放”。

  11月20日,中国央行在其官网发布了最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1年期品种报4.15%,上次为4.20%;5年期以上品种报4.80%,上次为4.85%。1年期和5年期的LPR较之前均有所下降。一年期LPR主要是企业贷款成本,5年期LPR基本代表了房贷利率的走势,5年期LPR的降低5个基点,意味着购房刚需族100万元贷款30年,平均月供减少30元,30年合计减少月供10890元。

  美联储三次降息引发全球降息潮,中国没有跟随。央行在第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不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一直是央行的主调。即使在第三季度经济增长滑落至6%的情势下,央行依然给出笃定稳健承诺。这意味着,中国有实现“六稳”的决心和信心,特别是经济增长可以维持在预期区间(6%~6.5%)。而且,央行在第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容易。尤其在美联储货币政策放水的传导效应下,毕竟从国际金融危机周期至今,美联储或政策的降息与加息,对中国和全球货币政策的影响极大。尤其是几次加息,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引发新兴市场资本外流、货币贬值和金融市场动荡。从印度到土耳其,从巴西到阿根廷,都曾深受其害。

  中国虽然经受住了挑战,但也经受了不小压力。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如果在货币政策上随美国鼓点起舞或者随大流“放水”,全球汇率和金融市场将深陷紊乱之中,甚至会引发全球性的风险。

  在全球市场联通的现实下,其他市场货币政策“放水”,中国也有压力,跟随“降息”将会放大全球性风险,如何不降息但起到增加市场流动性且舒缓外部市场传统压力的作用?中国央行有更多的工具可以运用。

  LPR就是一种市场化的利率,即各大银行因应市场变化而动态调整的贷款利率,体现利率市场化的水平和成果。LPR短期和长期利率上下浮动,更符合市场主体和社会个体的利益。此番LPR报价1年期和5年期均有所变化,不仅可以降低市场主体的融资成本,也能降低社会个体的购房成本。因此,LPR报价的下降,不是降息胜似降息,在不引起市场波动的情况下起到了降息效果,向市场和民生释放了双重红利。LPR报价,不是要把贷款利率降下来,而是要让贷款利率活起来,利率市场化本身就对市场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让融资环境更公平,让购房消费更理性。

  除了LPR,中国确保流动性充裕的手段还有很多。如通过普遍降准和精准滴灌的方式,释放资金9000亿元,确保资金充裕的同时,保障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资金问题,化解融资难和融资贵的沉疴。除了全面和定向降准,央行还充分运用中期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松紧适度,保持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不降息而采取多工具的手段达到降息目的,如此“降息”手段央行已经运用纯熟。这样的“降息”把准了中国市场的脉搏。一是降息动作太大,在引发市场波动的同时,也未必能够达成预定政策效果。二是流动性释放不能“大水漫灌”,否则会形成市场“旱涝不均”。因此,即使前些年央行采取降息又降准的“双降”,也是秉承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目标。因此,采取精准定向“滴灌”的方式给予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更多资金支持,化解其长期面临的融资难和融资贵难题,成为央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三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长期过程,只要小微、三农等市场主体融资难和融资贵难题不解决,精准施策的货币政策就不会停止。四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尚未完成,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有助于推进全系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且也可以为“六稳”提供支持。

  短期刺激政策不可持续,大开大合的财政政策和大水漫灌的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也不相兼容。只要实现“六稳”,只要经济增长维持在合理区间,央行就不会实施过激的降息政策。

  央行“降息”带给中国市场稳定预期,也中和了全球降息潮带来的不确定性。




编辑: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