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观点锐评 - 对企业“软”裁员,监管要硬起来
对企业“软”裁员,监管要硬起来
加入时间:2019-1-28 14:14:46  来源:东方网

    据媒体报道,近日,有认证为便利蜂的员工在脉脉上反映,便利蜂正在裁员,hr让员工主动离职,不离职的以违纪为由,强制开除。据便利蜂员工的爆料,为了防止劳动者抱团,此次裁员是小规模、多批次的分批裁员。便利蜂方面回应称,“是正常年末绩效考核,有些员工绩效没达标。”

  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出于节约成本应对市场变化的手段而实行裁员,这是市场行为,也是企业的正当权力,员工需要理解,政府也应支持。但是,便利蜂的裁员看起来却并非如此,而是打着市场行为的幌子,廉价使用劳动力,剥夺员工的正当权利。

  事实上,这在一些企业已经成了普遍现象,他们每年都招大学生,但是绝对不给转正。6个月的实习期,大学生只拿1500到2000的实习工资,连农民工也不如,但大学生为了能够转正,一般都坚持下来。但是临近转正期的时候,企业便以各种理由不给大学生转正,第二年,他们又去忽悠一批大学生。这也是为什么临近年底,总有一些公司要裁员的原因。很显然,7月招工,12月裁人。相对而言,便利蜂做得更典型罢了。

  在便利蜂,裁员自然是不给赔偿的,而且仲裁他们也不怕,因为总会有各种借口,比如,要求员工参加数学考试,考试不及格的都开除,而且各种强制离职手段都用上了,没收员工电脑,关在办公室不让出去,强制签字。便利店考什么三角函数、圆锥曲线方程等,其用意不言自明,这样的考核是站不住脚的。根据媒体报道,这几年,便利蜂一直在进行裁人——招人——裁人的循环。比如2017年裁员50人左右,多为处于试用期(6个月)或者为实习生。理由同样是“半年度绩效考核中不符合要求”,但2018年他们又继续在校园招聘。

  2019年全国大学毕业生高达860万,再加上中专技校、往届毕业生加起来应该都超过1000万了,对于社会来说的确是有很大的就业压力。这时候,一些大学生主动放下身段,主动选择到一些中小企业就业,这应该得到鼓励与支持,但是一些企业欺骗大学生的行为,破坏了这一就业利好,甚至造成大学生就业的虚假繁荣,侵害了大学生的正当权利。

  对企业“软”裁员,监管要硬起来。要看到,优化营商环境保护企业利益和保护员工权利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只有让企业不在剥夺员工利益上动脑子耍手段,才能更好的倒逼企业通过技术和创新来赢利。也只有更多的人就业,才能促进消费升级,也才有利于企业更好发展。监管部门不妨对大学生就业实行备案制,实行半年一跟踪,确保大学生的就业权利不被侵害。




编辑: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经导财评丨规范收费行为让平台经济行稳致远
·> 一周山东金融人事|17份行政许可公布,涉及工商银行威海分行行长等
·> 低至0.01%!理财公司再掀“降费”潮
·> 一季度净亏6.6亿,小鹏汽车“押宝”AI智驾辅助
·> 出口额激增16.1%和15.2%!纺织鲁企“出海”创新突围
·> 山东金融管理部门联合部署 推动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 2025年山东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荐目录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落地!市场反应如何?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