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图 - 到大海放牧去!在这件事上山东要为全国打个样

 

到大海放牧去!在这件事上山东要为全国打个样




大图  加入时间:2019-1-17 9:31:03  来源:新锐大众 

  近日,我省印发《山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方案》,提出力争经过3年试点,全省海洋牧场布局将进一步优化,形成近浅海和深远海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所有试点牧场实现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海洋牧场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对渔业经济、海洋二三产业的带动能力大幅提高,规模效应显现,综合产出增加,渔民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海洋牧场建设三大意义

  山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方案里提到,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工作时就海洋牧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海洋牧场是发展趋势,山东可以搞试点”。

  海洋牧场为何如此受重视?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是加快渔业转型升级,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受环境污染、工程建设及过度捕捞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水域荒漠化日趋明显,受资源环境制约,渔业进一步增长面临瓶颈。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以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养护渔业资源为目标,加快推进渔业转型升级,既有利于实现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是开拓渔业发展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化海洋牧场作为一种新兴的渔业产业形态,在降低海洋捕捞强度、海水养殖密度的同时,拓展渔业发展新空间,推动水产养殖从浅海走向深海,从近岸走向离岸,从单一走向多元。通过延伸拓展产业链条,不断提升附加值,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由传统的“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优质水产品有效供给的现实需要。海产品蛋白质含量是谷物的2倍多,比肉禽蛋高5成。随着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人民群众对优质海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不仅能够缓解粮食安全压力,为人民群众的饭碗里增添更加丰富的海洋食品,而且能够改善营养膳食结构,提升国民身体素质。

  海洋牧场怎么建?

  (一)提升海洋牧场绿色发展水平。力争经过3年试点,人工鱼礁区生物资源有效恢复,自然生产力显著提升,为全国探索构建集渔业资源增殖和生态保护功能于一体的海洋牧场发展新模式。

  开展平台礁、堤坝礁、海藻礁等广义鱼礁功能研究,完善人工鱼礁布局、选址、设计、制作、投放等技术规范。结合人工鱼礁投放,完善18处渔业增殖示范站建设。打造近浅海鱼虾贝藻参多营养层级立体养殖模式,上层实行贝藻兼养,中层实行基于生态鱼礁的鱼虾聚集,底层开展基于藻场、人工鱼礁的底播增养殖,建立立体生态系统,实现完整的生物链构建和海域自我净化。

  (二)探索深远海养殖方式。力争经过3年试点,突破深远海养殖苗种繁育和养殖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现代化深远海养殖装备,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从近浅海走向深远海,为全国探索开发利用深远海资源、发展深远海养殖的新模式。

  加快深远海智能网箱系统建设,突出大容量、抗风浪及自动化等特色,集成自动投饵、水质监测、鱼类监控、网衣清洗等功能,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管理,禁止使用鲜杂鱼作为网箱养殖饵料。打造符合深远海海况的“海上空间站”。

  (三)推动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打造智慧型海洋牧场。力争经过3年试点,海洋牧场立体观测体系基本建立,海洋牧场试点区实现“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

  依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超算平台,聚集海洋牧场生产、运营、资源、环境等各类数据资源,搭建大数据应用共享支撑平台,加强数据综合分析和应用,构建海洋牧场防御海洋灾害和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体系,完善海洋牧场预警报声像制作系统,提高对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绿潮、溢油、环境突发事件的监控能力和预警水平。

  (四)促进产业多元化融合。积极拓展海洋牧场发展功能,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集生产、观光、垂钓、餐饮、娱乐、文化、科普等于一体的现代化渔业综合体。力争经过3年试点,打造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三产融合试点牧场,为全国探索海洋牧场多元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深入挖掘渔业文化、滨海旅游资源,注重全产业链、全服务链衔接,打造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完善和特色鲜明的“海上度假村”。探索海洋牧场军民融合发展方式,充分依托国防科工企业在海工装备制造、海洋观测探测、海洋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深入开展渔业装备制造、海洋立体观测、海上安全救助等方面技术的转化应用。

  (五)完善现代建管机制。力争经过3年试点,构建起完善的海洋牧场建设标准、制度规范和风险防控体系,为全国探索海洋牧场高标准、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