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山东 -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已起势,求胜势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已起势,求胜势
加入时间:2019-1-7 8:35:41  来源:大众日报

  □新华社发  以中集来福士半潜式钻井平台等为代表,山东正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全面发力。

  □ 本报记者 代玲玲 杜文景          陈晓婉

  一个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往往是在把握大势、抢抓机遇中形成的。

  2018年,被称为山东的“动能转换年”,延续GDP破7万亿的进取之势,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起航。从新旧动能力量“博弈”的旧强新弱,转变为目前新旧趋于平衡,并逐步向新强旧弱加速发展,转折源于国家既谋当下也谋长远的战略考量——去年1月3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山东将在全国新旧动能转换中先行先试、提供示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山东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山东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这一年,山东紧紧扭住这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这场发生在齐鲁大地的新旧动能转换,转化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毅行动,诠释着山东在国家战略中的责任担当。

  谋新“不去旧”,十强产业全面发力

  在2018香港山东周上,谭旭光第一次带着印有“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的名片,出现在“深化鲁港互惠合作 助力国企改革发展”恳谈会上。

  变化要从山东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一项重大决策说起。去年9月,山东重工与中国重汽两大集团进行战略重组,目的是加快推动山东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提升综合集成水平,打造一流制造业创新中心和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面对这一备受关注的汽车产业整合,最有发言权的当属资本市场,重组不到20天,中国重汽香港上市公司市值劲增300亿港币。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罗默曾建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提出四要素增长理论,即在资本和劳动外,把人力资本(以受教育年限衡量)和新思想(用专利来衡量)作为增长的内生要素。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能不能产生出大量的新思想、新创意、新发明、新技能、新工艺等,并将其注入经济,提升效率和价值。显然,以闻名国际国内市场的潍柴为主体的山东重工,具有这方面特质,将为重组后的中国重汽带来强劲新动能。

  对于山东而言,中国重汽重组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其背后,事关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折射山东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聚力新旧动能转换,山东展开一系列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动作。从构建覆盖全省的规划体系、配套衔接的政策体系、“6个1”的协调推进体系,到研究制定《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条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督导考核办法》,再到建立“十强”产业重大项目库,设立6000亿元规模的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动能转换,产业是根本。省委省政府密切跟踪、深刻把握国际科技和产业发展最新趋势,统筹谋划作出壮大“十强”产业的决策部署,以“四新”促“四化”,努力把每个产业做成万亿级以上体量、全国一流、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改变从新项目开始。在威海,康得碳谷项目通过建设年产6.6万吨高性能碳纤维、3万吨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园,引领我省新材料产业一举迈向全球第一方阵。“新材料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5年以后,脚下的这片土地将超过日本的东丽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基地,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税收超过70亿元。”康得集团董事长钟玉信心十足。

  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并行的另一条线——传统工业的改造提升,同样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一环。围绕“存量变革”,去年我省各地书写的文章同样精彩。如烟台万华等三个重大石化项目列入国家规划布局,标志着我省高端化工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开局,向着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端石化基地迈出了坚实一步。再如,随着先进钢铁制造基地规划的深入实施,全省钢铁产业将加快实现沿海集中布局、集约集聚发展,推动由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根本性转变。

  创新驱动,“天才之火”浇上“利益之油”

  创新是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山东对此有着深刻的领悟。一年来,山东坚持把加快创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为根本动力,持续激发全社会创造力,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起初研发在本省,最终的成果落地却选择在外省,优质科技成果流失的根源在于我省知识产权转化激励机制僵化。“想要改变,就要为‘天才之火’浇上‘利益之油’。”省发改委主任张新文一语道破。

  不久前,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条例(草案)》进行审议,条例草案规定: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专业化技术转移体系与风险投资等相结合的转化模式,建立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收入分配制度……

  体制机制创新能释放强大的红利。“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对看准的、确需支持的,政府应采取一些合理的、差别化的激励政策。”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高福一表示。

  山东正在加速谋划实施省级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和“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的创新体系。去年前三季度,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增长17.7%和19.9%;前11个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7.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8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全省已认定41家创新百强试点企业,浪潮集团、烟台万华获批国家创新百强试点;国家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达到203家和85家,分别居全国第二和第三位。

  激发动能增强活力,改革是关键一招。一年间,我省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审议通过一系列改革文件;聚焦高质量发展,出台了支持实体经济45条、扩内需补短板促发展42条、支持民营经济35条等政策措施,集中推出首批15个制度创新重点项目,创新高质量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考核办法、扩权强县改革、省级预算管理改革等机制办法……无不彰显着山东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的决心。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通过开放助力动能转换。去年6月起,以高水平举办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为序幕,央企助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座谈会、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活动、儒商大会2018、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孔子文化节、首届全国工商联主席高端峰会、香港山东周等系列重大活动相继展开,促进山东与国际资本的加速对接。全年引进世界500强项目46个,重点人才工程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245人,与我省产业集群发展形成联动互促新格局。据国家发改委大数据测算,去年我省“一带一路”参与度指数跃居全国第二,比2016年、2017年分别提升5个和3个位次。

  加压奋进,让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独角兽企业作为新经济的典型代表,被各地视为产业转型升级强有力的新动能。对于山东而言,如何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使之成为引领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是山东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首家原创生物新药独角兽企业杰华生物,其医药生产基地在选择落户青岛崂山区之前,也曾在多地之间作过比较,最终崂山区凭借10个月内建设完成世界一流生产基地的“崂山速度”,以及在新药注册申请、工厂认证检查等方面的一揽子工程,成功留住杰华生物。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强有力的保障系统,其中营商环境至关重要。提速的不只是青岛,去年以来,我省全面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开展优化营商环境10个专项行动,实施“3545”专项改革,基本实现省市县三级“一次办好”事项全覆盖。根据国务院大督查营商环境调查反馈,7项指标中,我省有5项排名全国前列。

  动能转换,智力支撑同样重要。在新一轮的人才竞争中,我省优势并不显著,究其原因,论资排辈、奖励机制僵化等问题让一些人才望而却步。对症下猛药,去年我省出台实施了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20条意见,从人才工程、引才用才机制、人才培养开发模式、创新创业载体、人才生态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创新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聚焦“四新四化”和“十强”产业,面向全球“一事一议”引进350名顶尖人才。

  基础设施方面的制约,是当前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阻碍。尤其是高速铁路,是急需补齐的短板。

  去年12月26日,济青高铁建成通车,在“复兴号”呼啸行进中,不少城市由此进入高铁时代。对于济南、青岛来说,这条线路让两城的“时间距离”再一次缩短,为双方优势互补提供了更多可能。而对淄博、潍坊等城市而言,济青高铁带来了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的契机。

  然而,在一个海陆空立体发展的时代,仅有陆地优势还远远不够。去年,我省编制《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35)》,着力打造交通强国战略山东示范区和“一带一路”战略交通物流枢纽。目前,我省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营里程均突破6000公里,港口资源整合取得实质性进展,成为全国唯一拥有3个过4亿吨大港的省份。与港口整合异曲同工,我省推进全省机场资源整合,推动济南机场升级改造,加快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建设,打造国内一流、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枢纽机场。随着海、陆、空综合交通规划的实施,山东正在形成3小时通达周边城市,12小时通达世界主要港口、城市交通圈。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随着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头,更壮阔的征程即将开启……向着星辰大海,山东扬帆远航。




编辑:行者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