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时超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名牌愈发闪亮,如何吸引他们,如何有效实现他们手中技术的价值,成为城市破题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日,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打头阵、抢先机的济南,就亮出了自己的创新之举。
“引才”新路
“我们的项目主要应用于汽车安全领域,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事故发生的原因,并作出提前防范,降低人员伤亡和损失。”22日,济南南郊宾馆蓝色大厅内,手握一等奖证书、来自美洲赛区的赵翔对经济导报记者说,济南拥有中国重汽等大型施工用车生产企业,对驾驶员的安全规范要求较高,项目市场前景广阔,期待能在济南落地。 “我们有技术、有项目研发能力,但缺乏的是与市场对接的平台和渠道,很高兴能在这里找到了。”赵翔称。 当日,一场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均创济南历史水平的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落下帷幕,但同时也拉开了众多高端技术项目落户济南的大幕。 据悉,本届比赛,从预选到决赛历时2个多月,共有来自美洲、澳洲、欧洲的382个项目参赛。最终,有96个项目进入决赛,其中院士团队项目5个,首席科学家、知名教授、高级研究员团队项目47个,博士、硕士学位人员比例达95%以上。 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在当日颁奖仪式上表示,对于96个入选决赛的高端项目、高端人才,“只要愿意落地济南,我们都愿意支持。” 显然,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省会城市,如今正在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和极大的热情,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技术前来落地生根,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此次入选决赛的项目,集中在大数据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医疗康养3个领域。用决赛评委、山东省科学院创新办副主任李海波的话说,都与济南市场、新动能发展方向“有着紧密的贴合度”。 比如,来自英国的刘华兴博士,此次带来的就是处于国际领先技术的“北斗四模十一频卫星导航芯片”项目。 刘华兴对经济导报记者介绍称,与目前市场产品只能集结3个系统不同,他的团队研发出了可以集结4个系统的导航芯片,在没有卫星信号的时候也可以进行定位导航,弥补市场空白。“对于济南来说,这种产品可以应用于地铁、地下管网等需要精确测绘的地方。如果项目落地,2-3年内产值可以达到一两个亿,并借助山东大学等人才资源,带动起产业方阵。”
搅动资本热潮
李海波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济南此次以赛代评,转变了传统人才工作方式,使得人才、项目落地效率更高。因为邀请的专家评委中不仅有技术类专家,还有来自风投机构、园区类的专业人士,“园区人士熟悉项目落地需要什么、怎么把控,会给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判断。”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自21日本届决赛开始以来,已经有诸多园区开始与参赛项目对接,欲抢占先机,找到自己心中的“名牌”项目。 “目前我们已经对接了十几个团队。”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大数据业服务中心主任耿汝年21日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对接项目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地理信息、基金大数据等新兴业态,都可以与市中区的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园区产生良好效应。 当然,作为嗅觉敏感的资本方,创投等机构也在紧盯大赛中的优质项目。 “您好,我来自创投基金,想跟您谈谈项目投资的事情。”22日的颁奖典礼刚结束,获得一等奖的顾大重就接到一家知名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的名片。这位来自澳洲赛区的选手带来了一个关于“氢燃料电池车用直流变换器”的项目,目前已经获得行业巨头认可,并开发出相关领域的首台产品。 而LTL创始人张秋萍博士21日刚到比赛会场,就被一家环保企业“缠住”,探讨她参赛项目的产业化问题。 据了解,张秋萍团队研发的吸附PM2.5工业设备,可以在高温烟气最后一级进行强化处理,除去90%以上微颗粒,对于钢厂、化工厂、家具喷涂等企业降低雾霾排放起到有效作用,该产品具备成本低、可批量生产等优势,“成本上,中小企业都可以承受。”
高端技术如何闪光
值得关注的是,采访中经济导报记者发现,此次参赛技术项目中,虽然不少走在行业领先位置,但项目负责人多数仍将精力放在技术研发上,对于市场需求情况并不太清晰。而在这方面,济南搭建起的对接平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就像一个书法家写了很多漂亮的书法作品,但是你并不知道终端需求客户在哪里,中间需要一个桥梁。”张秋萍说。 来自济南科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产业发展部经理张天然就在寻找这种搭建桥梁的机会。据他称,公司管理的济南科技金融大厦已经有40多家服务类机构,涉及知识产权交易、创业就业辅导,并与微软和甲骨文签约,为企业产业升级、信息化改造提供解决方案。“大赛上看到了很多科技金融类的创业项目,我们想把其中的优质项目引入大厦,通过孵化和加速体系,帮助项目成长。” 李海波认为,创业者更多的是需要后期培养,比如创业意识、创业管理;同时,创业企业需要全链条扶持,涉及管理、财务、供应链等外部资源进行搭建;还有,帮助企业学会融资,搭建金融风投生态。这些方面地方政府都可以找到突破点。 “双招双引重点在后端,技术必须与产业密切结合。”此次大赛评委、齐鲁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王英龙指出,“(技术对应的)产业是什么,重点发展,需要什么技术、人才,找到这条线,其带来的活力是强大的。”(编辑李师全 )
新闻同期声 3项目获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导报讯(记者 时超)22日上午,中国·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颁奖仪式在南郊宾馆蓝色大厅举行。本次大赛,获得一等奖的有3个项目,分别是赵翔团队的车联网及智能汽车主动安全系统,顾大重团队的氢燃料电池车用直流变换器项目,皮特·赫德维恩团队的创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研发项目。获得二等奖的有6个项目,获得三等奖的有9个项目。 据了解,济南市将继续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秉持开放人才观,用足用好“人才新政30条”等一系列政策,全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让创新创业者在济南创新创业更加安心、生活更为舒心、发展更有信心、回报更为称心。
海外院士为济南“传经送宝” 打造医疗康养名城要有自己特色 导报讯(记者 时超)22日下午,“中国·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举行海外院士专题报告会,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热门领域。受邀前来的多位海外院士,不仅带来科技创新发展最前沿的成果,还为济南高质量发展“传经送宝”。 比利时皇家医学科学院皮特·赫德维恩院士是一位杰出的药物化学教授,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山东大厦,他为济南市医疗机构、医药企业代表做了“异源核酸——生物医学新途径”的主题报告。针对济南市正在打造国际医疗康养名城,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打造医疗康养名城的过程中,要注意统筹发展上下游产业链条。”在皮特·赫德维恩看来,世界上也有不少地方正在着力打造医疗康养城,济南要有自己的特色,“应该专注于某个具体领域发展,形成自己的专长。”同时,他还提出要注重从国内外招揽高端人才,并加大自身人才培养力度,为整个产业形成支撑。 日本工程院、欧盟科学院院士任福继是一位人工智能专家。在历城区文博中心,他以老年护理为例,做了以“智能机器人的智商和情商”为主题的报告。在他看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智能服务机器人有望很快走进普通家庭。他建议,济南应该瞄准生命的“两端”,发力布局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积极开发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开发一些情感识别的方式,瞄准养老、小孩护理,这样不仅能达到弯道超车的目的,还会是only one(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