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导报原创 - 文明新风拂乡野 黄河尾闾唱新歌——东营市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巡礼
文明新风拂乡野 黄河尾闾唱新歌——东营市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巡礼
加入时间:2018-7-16 7:40:03  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

◆记者   李志海   通讯员   荆向民        

  “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半边,夏天蚊蝇绕客飞,冬日风烈透骨寒。”这是过去东营农村如厕景象的真实写照。如今,农村也和城里人一样,如厕后一摁,水哗的一下就冲下去,既卫生又干净。
  “一堆柴草拥灶边,烟熏火燎做饭难,四面土墙黑乎乎,一屋烟尘不消散。”这是过去东营农村一日三餐时的窘况描绘。如今,农村也和城市一样,做饭时一拧,火腾的一下就升起来,既方便又卫生。
  ……
  变了,东营农村大变样了。“厕所革命”,让全市农民陆续告别用了几百年之久的旱厕。“天然气村村通工程”,让全市农民告别了一代又一代用过的土灶台。柴草堵街巷,垃圾满天飞,雨天一身泥,风起沙土扬的现象在东营广大农村已成过往。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街巷,洁净的街道,绿树掩红瓦,壁画写满墙,鸡犬声相闻,路灯彻夜明。
  变了,东营农村的基础设施,过去和今天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环境面貌可谓翻天覆地。而变化的不仅仅是这些外在的东西,变了的还有社会的风尚,村民的心境和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
  持续的乡村文明行动在催促东营广大农村步入幸福美丽的康庄大道。

凝心聚力求实效

  “以前做饭主要靠煤气罐,有时候还得烧点柴火,烟熏火燎的,现在通了天然气,干净方便。”7月10日,广饶县稻庄镇淄河店村村民路永梅说。
  随着该村“天燃气村村通”工程基本竣工,天然气管道已经穿墙入户,家家户户也已安装好政府补贴的天然气炉灶、油烟机。“通上天然气,装上壁挂炉,平时可以做饭,冬天还能取暖,既方便又干净。”说起燃气通到家中带来的便捷,路永梅像了了一桩心事一样。
  在东营,有“三大行动”持续多年被列为东营市委市政府重点推进的工作,其中乡村文明行动是其中之一。为确保成效,东营市不遗余力,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大力倾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进行实地调研,提出明确要求;各级普遍成立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整合各方力量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投入真金白银落实资金保障,对乡村文明行动各项重点工作,东营市各级都列支了专项资金。比如,农村环卫年运行经费达到2.6亿元,完成旱厕改造任务,对天燃气村村通工程每户补贴2000元安装费、每年最高补贴1200元燃气费,年内将实现全覆盖。乡村文明行动也列入全市综合考核,采取层级化监督模式,层层落实责任、传导压力,委托第三方随机暗访,每月统一排名、媒体通报,让群众监督无处不在。
  在农村,人居环境相对较差,是城乡差异的主要表现。东营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增强农民幸福感的重点任务,通过共建共享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
  东营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全面“清源”。全市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做到一村一规划,打造富于文化内涵、各具地域特色的新农村,并建立了一整套标准体系,实施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村内主次街道硬化等10项重点工程,全面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全市试点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融入文明行为立法,提升依法治理水平。在许多项目运作上,该市发挥市场积极作用,推动全程“保洁”。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基础上,把所有村全部纳入县区统管,委托专业保洁企业具体运营,推动村村实现环卫设施齐全、保洁人员全天在岗、垃圾日产日清。
  改善自身赖以生活生产的环境和条件,农民是主体,工作中,东营注重发挥农民的作用,推动全域“变美”。通过宣传教育,制定规范标准,引导群众彻底改变不良生产生活习惯,形成“村庄整洁、人人有责”的自治共识。由整治村庄环境向美化家庭环境延伸,深入开展美丽家庭创建,通过典型示范、村民评议,引导群众合理布局、美化绿化家庭院落,“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干净整洁、布局有序”渐成农村新风貌。

移风易俗树新风

  在农村,一些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深深影响着人们生活,尤其是一些代代承袭的陈规陋习,成为侵扰村民精神的痼疾。革除陈规陋俗,实现乡风民风美起来,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为此,东营市把移风易俗作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作为民心工程来抓,推进移风易俗常态化,保持村风民风健康向上,淳化民风,培育新风。
  今年年初,大码头镇东河口村的任骏飞娶媳妇时的“新事新办”一直被村里人传为佳话。小两口结婚时在附近饭店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亲朋好友一起吃了顿饭,见证新人的幸福。村里的广场舞队听说后,还特意去表演了几个节目表示祝贺。“以前结婚时大操大办,前后要花四五天的时间,既花钱多又受累,这样的陋习很该取消!像任骏飞这样办喜事,既省钱又热闹,很接地气儿,感觉特别好。这样的好做法,咱也要跟着学起来!”来看热闹的吴树兰深有感触。
  红白事办理在农村是大事,也是最能体现陈规陋习的事项。东营从此下手,对之进行规范,实现组建红白理事会、培训主要成员、明确红白事办理流程和标准、纳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参与农村婚丧事务“五个全覆盖”。 全市1781个村普遍建立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对红白理事会成员进行普遍轮训,红白理事会参与农村群众婚丧事务办理的比例达到100%。东营市注重保存传统文化精髓,在白事中增加了村党支部书记致悼词等环节,既有庄重的仪式感,又增强了村民的集体意识。
  全市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大讨论,设置“变味的份子钱”“丧事一碗菜”“厚养薄葬才是真孝顺”等13个话题,面向群众征集金点子、发掘“土办法”,持续开展移风易俗赶大集志愿服务活动,引发了农村群众强烈共鸣。同时,推行集体婚礼、植树婚礼等新型婚礼和海葬、树葬等生态节地安葬,落实殡葬基本公共服务,加大公益墓地建设,建有村级公益性公墓或骨灰堂1597处,并着力推进公益性公墓规范化建设,设立遗体器官捐献纪念碑,新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在此基础上,东营市进一步规范红白事办理程序,县区出标准,乡镇制模板,村村有章程,婚事丧事一律从简。婚事平均办理费用控制在8000元以内,丧事由原来的3天降至1-2天,费用也从15000元左右降到3000元以内。据统计,今年以来农村地区共办理婚丧事务7200余起,节约资金8100余万元。村村建立移风易俗重大事务公示栏,对红白理事会成员、章程、红白事办理流程等进行公示,婚丧事务办结3日内公示,一目了然、便于监督。

丰富精神育新人

  7月11日傍晚时分,骄阳的热浪还未完全褪去,但广饶县广饶街道西毛村的文化广场上却已是人声鼎沸、人潮涌动,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刚会跑跳的小娃娃,人手一把蒲扇,一人一个板凳,很快把现场围成了一个椭圆。一场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在舞蹈节目《青春活力舞》中拉开序幕。乐器独奏《赛马》、小品《娘家人》、表演唱《婆婆也是妈》等12个充满乡土气息的节目一一展现,让村民们看得直呼过瘾。
  “演得好!”“接地气!”“下一次什么时候来?”……表演结束后,不少群众意犹未尽,希望小剧团能多来家门口演几场。与西毛村村民们有着同样期盼的,还有当地其余几个村居观看演出的上百名群众。不管在哪个村居或社区,每当有此类送文化下乡的文艺演出,现场总会聚集起十里八村的村民争相观看,演出现场也是叫好声一片。
  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文化设施建设是基础,1540个村(社区)规划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建成1486个,占96.49%;新建200处乡村剧场,打造提升200处数字文化广场;508个村完成农家书屋资源整合;300个村建成儒学讲堂;新建78处村级历史文化展馆。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全市开展“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巡演活动,今年已完成送戏下乡6000余场,开展“欢乐黄河口”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今年已完成演出700余场次。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也不断加强,东营市村村组建了庄户剧团,吸纳文化人才,实施“千村万人文化培训工程”,培训基层文化骨干3500余人次,基层文化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特别是文明素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东营市开展各种活动来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提升农民内在素质。全市实施了“新农村新生活”培训,重点开展家政服务、亲子教育、敬老孝亲、文明礼仪等课题培训,推动培训全覆盖。近三年来,共举办培训班91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43万余人次。拓展培训思路,近年来全市实施“舞前半小时”精短培训4300多场次、培训妇女11.3万人次。
  把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融入到农民日常生活各方面,得到农民群众广泛认同和弘扬践行。东营市深化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全市涌现出全国文明家庭1户、全省文明家庭9户、全市文明家庭80户。建好用好善行义举四德榜,村庄覆盖率达100%,上榜人数持续增加。5个县区全部创建为全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县(区),8个单位被命名为全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点,20人入围本年度全省善行义举四德榜榜上有名人物。同时,组织开展“最美人物”、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表彰活动,先进典型竞相涌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向深向实发展。
  如何打通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村里老百姓也享受到便捷的生活服务?东营市启动了村级志愿服务队建设,发挥“五老”的作用,广泛开展扶贫济困、义务巡逻、弘扬传统文化、关爱未成年人等志愿服务活动,邻里守望、和睦相处蔚成风气。
  把解决人的问题作为乡村文明行动的根本,全面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水平和道德文明素质。东营市突出“党建引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农村“三会一课”党员按时到会率达到90%以上,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在全市农村设立“信仰讲堂”420个,建立县区党建图书分馆5个、乡镇(街道)党建图书室40个、村党建书架1781个,实现100%覆盖。普遍建立的“集中学习日”制度,让党员形成了学习自觉,素质显著提升。




编辑:行者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