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财经 - 辽宁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率先宣布生二孩有奖励
辽宁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率先宣布生二孩有奖励
加入时间:2018-7-10 9:10:5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人口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负增长”的情况引发关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口外流严重;另一方面,则是“制造”人口的动力不足,生育率较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辽宁曾推出了一系列吸引人才政策。而在近日,辽宁省政府印发《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率先提出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

  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认为,辽宁探索奖励政策,符合地区情况,且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但他同时强调,奖励政策应当十分具体,具体到补贴多少钱、给多少假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辽宁还将进一步简化“准生证”等手续办理,使得夫妻们提高生育二孩的积极性。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文无关)▲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文无关)

  辽宁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今年6月辽宁省老龄办发布的《辽宁省2017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辽宁省户籍总人口为4232.57万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958.74万人,占总人口的22.65%,辽宁省已经步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

  从人口老龄化程度来看,辽宁省14个市的老年人口占比均超过全国水平。

  从人口老龄化背后的原因来看,出生率下降、寿命延长、人口的流出都是加剧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文无关)▲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文无关)

  人口流出方面,2017年辽宁人口净流出达8.9万,在全国排名仅位于吉林、黑龙江之后。

  梁启东表示,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流动是正常现象。没有人口的位移,就没有经济的发展。人流、物流、信息流相互作用下才能创造经济价值。但是,如果一个地区人口过于单向流动则不正常,将影响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辽宁较低的生育率,也备受关注。根据辽宁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和2017年辽宁省的出生率分别为6.60‰和6.49‰,而这两年全国的出生率分别为12.95‰和12.43‰。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辽宁的生育率为1.0%,远低于全国水平的1.5%,仅甚至比日本和韩国都要低。按照国际标准,低于1.3%被称为“超超低出生率”。

  而由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生育率低于辽宁,但由于其吸引了大量人才涌入,所以老龄化问题也远没有辽宁这么迫切。

  专家:奖励政策应具体

  2015年,辽宁省出台了《关于简化下放生育手续的通知》,要求从2015年7月1日起,放开生育登记、审批时间,下放生育登记审核权限,简化生育手续。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通知已经简化了一些流程,但是对于二孩审批仍然较为繁琐。

  一位辽宁本地户籍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于本地人,准生证还是比较好办的,就是生二孩繁琐一些,需要提供独生子女证。

  根据2003年版的《辽宁省办理生育手续的有关规定》,符合规定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须经申请后由女方户籍地乡(镇、街)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签署意见、盖章,上报县( 区、县级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经县(区、县级市) 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怀孕。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文无关)▲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文无关)

  2016年,随着《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修订,生育两孩无需层层审批,也无需单位开具婚育情况证明,甚至连流动人口也可以在现居住地办理两孩生育登记。这样做大大简化了生育手续,缩短办理时限,实现当场办证。

而近日辽宁省政府印发的《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提出,“在全面两孩政策方面,辽宁将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同时对生育两个孩子以内(含两个)的不实行审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推行网上办事,进一步简政便民”。

  同时,规划还明确,还将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减轻生养子女负担。

  梁启东表示,辽宁探索奖励政策,符合地区情况,且对全国许多地区都具有一定借鉴性。在生育成本这么高的情况下,适当给一些照顾和补助,能够提高一些想生孩子又又顾虑的人的积极性。国外很多人口出生率的国家,也出台了一些奖励政策,一方面鼓励给一定补贴,产假合理延长,甚至奶粉价格都有优惠等。

  “辽宁也应该出台这样具体的政策,具体到补贴补多少钱,放假多放几天等等。”梁启东说,这样实际的措施,才能激发生育积极性。




编辑: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