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导报原创 - 荒原上,那一抹亮丽的绿色——记省级“绿色学校”河口区义和镇六顷小学
荒原上,那一抹亮丽的绿色——记省级“绿色学校”河口区义和镇六顷小学
加入时间:2018-7-2 8:30:11  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

◆记者 李志海 通讯员 赵勇 张玉蕊 

    莽原上的一朵小花,虽然少人欣赏,仍会嫣然绽放,喷吐芬芳;荒野里的一株孤柳,即使风沙摧折,依旧傲然挺立,百折不挠。这种“贞操与日月俱悬,孤芳随山壑共远”的气度,这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动人心弦,荡人肺腑。
    走进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六顷小学,这种心动的感觉是如此的强烈。这是河口区惟一的乡村完全小学,这是一所仅有学前儿童30人、学龄儿童44人、教职员工10人的小学,这是一所坚守在穷乡僻壤、远离城区的小学。但这又是一所荣获省级“绿色学校”、大部分学生期中期末考试主要学科取得满分成绩、在市、区多次组织的各种素质教育比赛取得不俗表现的小学。
    在六顷小学采访,聆听了许多故事,看到了很多精彩,耳闻目睹,这座荒原孤校的桩桩件件、点点滴滴,都令人怦然心动。

再也不用一年四季
吊着蚊帐睡觉

    六顷小学虽然地处偏远,但在东营市闻名遐迩。该校原名夹旺联校,1997年12月27日,东营市新调整了市委、市政府班子后,在这个学校召开了一次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时任东营市委书记国家森在会上向全市党员干部提出了“待人民重如山”的号召,在当时的东营上下引起了震动。自此,东营人记住了这个惟一在市委常委会议室以外承接市委常委会议的地方。
    名气归名气,但这个学校的破败状况在当时河口区所有的学校里首屈一指。六顷小学老教师董春友介绍,1998年暑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把校舍淋成了危房,房顶坍塌,墙皮脱落,门窗掉扇,窗门只好钉死,怕风给吹下来。夏天教室里像蒸笼,冬天寒风沿着门缝窗缝吹进来,教室又成了冰窟。
    2000年,经过河口区教育局、义和镇教委以及附近7个村党支部书记的商议,计划新建一所学校,六顷村免费提供土地,当时各村人均贷款30元,筹集10万元,山东省教育厅基建司投资20万元,东营市政府投资10万元,河口区配套桌椅等教学器具,建成义和镇第四小学,后更名为六顷小学。
    虽然是建设的新校,但由于资金有限,学校依然简陋不堪。2009年到校工作的安曰磊老师,回想起当时境况,依然唏嘘不已。2009年的暑期,安曰磊搭乘出租车前往六顷小学报到。散落在荒原的村子过了一个又一个,车窗外土地的植被稀疏凌乱,没有庄稼的空地上,泛出的白花花盐碱,被太阳映照得刺眼。到校后,没有宿舍,校长从体育器材室拿来了一个垫子,在办公室内暂住两天后,才把仓库倒出来有了宿舍。偌大的仓库满地潮虫、满墙蜘蛛网及随时窜出的壁虎和老鼠让人惊悚。透过裹得严严实实的蚊帐观看壁虎捉蚊子,成了漫漫长夜必看的一景。于是,在这里的宿舍需要一年四季撑蚊帐,因为防止壁虎和老鼠侵扰,蚊帐是很好的保护伞。
    改观始于2013年,是年,张立海调任六顷小学校长。张立海看到教职工类似“猪窝”一样的宿舍,看到杂草丛生的校园,看到风沙四起的土操场,了解到女教师连个热水澡都洗不了的窘况,倾听到教职工因为苦不堪言的生活工作条件而人心思走的心声,痛心不已,心潮难平。
    他坐不住了,他跑区里,跑镇上,跑村子,跑希望工程的赞助商———上海申彤集团,几年下来,先后协调来了120万建设资金,也因此后,2015年冠名为“河口区义和镇申彤希望小学”,东营市第18所省级希望小学。
    教职工宿舍和教室,修缮,装修。上面吊顶,下铺瓷砖,墙面刮瓷,更换门窗,崭新的木床代替吱嘎作响的简易铁床,撤掉煤炉,安装空调,铺设电热板,确保冬暖夏凉。安曰磊笑道:“我们再也不用一年四季吊着蚊帐睡觉了。”
    长期以来,教职工自己做饭,多有不便,张立海建起了整体小厨房。安装热水器,让职工特别是女教师能洗热水澡。高标准水冲卫生间代替了旱厕,入厕不再成恐。教职工的生活工作环境舒适起来。
    改善教学条件是张立海的又一着力点,通过扩建教室,配套完善了音乐、美术、多媒体专业教室,将土操场建成标准化塑胶操场,设立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场地。校园内外,大搞绿化美化,现在学校栽植的树木和六顷村大量种植的树木相映成林。
    张立海介绍,现在我们的学校各功能室齐全,配套完善,秉持“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的办学理念和“绿色生态”的办学宗旨,努力建设河口区独具特色的“春有绿、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乡村小学。2018年5月学校被评为山东省“绿色学校”。

这个娃娃的自我介绍
别具一格

    在大多数人的意识中,乡村学校不同程度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农村学校与外面社会的相对隔绝,使得农村教育停留在起跑线几乎为零的地位上。教师队伍更新慢,教育教学观念和方式落后,出现一个无创新意识,陷入只在乎成绩,以“分数一统天下”的教育恶性循环中。
    六顷小学的现状却挑战了人们的固有意识,让人耳目一新。不错的基础设施暂且不论,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甚至优于许多城区学校。30岁以下居多且都科班出身。优良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让六顷小学信心满满地喊出了“超越乡镇学校,秒杀城区学校”的豪言壮语。
    六顷小学的自信缘于公认的优质教育教学成绩。他们扬长避短,发挥小规模学校的优势,师生亲密无间,和谐共处,教学相长。唐增君老师说,学生少,班额小,甚至有的年级学生仅有3名,享受的教育资源比城市里的校外培训班还好。
    入职一年多的女教师姚玲玉更是对此感触良多。她原来在一所市重点小学担任代课教师,带着300多名学生,每天没有一丁点空闲时间。她说,走进这里,有了一种宁静平和的归属感。当知道这所小小的学校只有40多个孩子,惊讶之余开心无比。过去带过的那300个学生连他们一半的名字都记不住。作为老师,其实是想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但孩子人数太多真的无暇顾及,有时候就往往忽略了一些需要关心的孩子。现在看到农村孩子脸上无比天真的笑容和那看到陌生人而怯生生的羞涩感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有责任和义务让他们去发现更大的世界。
    正是有了这种情愫,有了师生如同家人一样的和谐,他们的心灵相通了,学业授受就自然而且优质高效,教育教学自然成果斐然。六顷小学经常参与其他学校进行联考,一则借他山之石,更重要的是衡量自己的成效,每每几校联考下来,六顷小学的学生成绩都名列前茅。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育人,而育人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合力,其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潜移默化至关重要。但恰恰在这方面,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存在很大差距。张立海形象地比喻说:“如果把学生比作一辆手推车,教师是个拉车人,城市学生的家长是在后面推车,车子就向前走得快,而农村家长大多数不推车,甚至要向后拽车。”
    为了让“车子”向前走得快一些,张立海可谓苦心孤诣,绞尽脑汁。在农村,特殊家庭的孩子、留守儿童、贫困学生相对较多,如何做好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事关教育成效。在团区委的协助下,成立了寒、暑假“萤火虫”学堂,加强了留守儿童在节假日的管理。组织了“感恩教育场”活动,请来留守儿童的父母、孤儿家庭的至亲,让他们交流、倾诉,让学生体会家长的生活不易,让家长体验孩子的眷恋。张立海慨叹,那种爱的交流,场面令人动容,催人泪下。
    在人们看来,如今课余时间,城市的孩子上各种兴趣培训班,农村孩子下地干农活,素质教育是乡村学校的弱项,但在六顷小学,素质教育搞得有声有色。各种文体活动广泛开展,市、区组织各种活动积极参与。在一次东营市组织的“诗词达人比赛”中,区级预赛,该校4人进入,区级决赛,该校进了2人。参赛学生高培爽在自我介绍环节,用诗词、经典结合的古典形式表达,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评委直呼:“这个娃娃的自我介绍别具一格,精彩!”

她在讲台上坚持到临产

    如果把学校教育比作一出话剧,那么学生是演员,教师就是导演,学生的主体作用固然应予重视,但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离开专业素质高、敬业精神好的教育者,学校教育这部话剧难以精彩。
    六顷小学近年来着力打造优质教师队伍,为他们施展才华、精业敬业提供坚实舞台。张立海坦言,乡村学校相较于城区学校,条件就是艰苦,所以首先要把学校营造成家园,让老师们能留下来,安下心,才能谈到学习、教研、教学。
    周丽娜老师在这片曾经陌生的土地上已经待了十余载。她说,近年来学校越来越有家的感觉,越来越喜欢这所小而优,优而美的校园,越来越喜欢在校园里走走坐坐,吹一吹微风,看一看瓜果蔬菜,感受大自然赋予的这种纯天然的别样的美丽。
    正是有了这一爱校如家的情感,才有了周丽娜在讲台上坚持到临产的动人故事。张立海回想起这个那年故事,仍心有余悸。当时正是学生期末考试的关键时刻,周丽娜的预产期到了,但她仍坚持给学生授课、辅导,直到临产,才不得不离开讲台。张立海说,周老师可是“熊猫血”呀,当时一旦有事,在远离城区的这里,后果不堪设想。
    董春友是一位有着34年教龄的老教师,在别的学校,早就在舒适岗位上等待退休。但他现在依然站在讲台上,精神十足,激情四射。张立海介绍,董老师在夹旺联校时就是学校负责人,但他不计名利,甘当普通园丁,在三只讲台默默奉献着。
    积极向上、奋勇争先,在六顷小学教职工间蔚然成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历过挫折,遇到过生活和工作的矛盾,也有很多酸甜苦辣。唐增君老师坦言,最大的苦恼是在同学圈朋友圈被人看低。
  知耻后勇,全体教职工都在努力岗位建功。上级有活动,积极参加,而且要取得优异成绩。他们攻坚克难,锐意创新,互助教研,取长补短,在教学上别出心裁,搞活动别具一格,把六顷小学办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校。
    在这里,体验到了乡村中特有的自然、互助、团结、和谐气氛,没有城市的喧哗、浮躁,有的是恬淡、沉静,看不到世故、圆滑、社会复杂,体察到的是淳朴、精进和奋发有为。
    采访即将结束时,张立海带领记者来到校园外十几亩的土地旁,他说要在这里建设“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在这里体验不忘初心,牢记本色,学有所成,并让这所“绿色学校”锦上添花。
    有了这种胸怀,这荒原里的一抹绿色更加耀眼夺目,在漫漫黄河故道里,这颗乡村学校的明珠能不熠熠闪光?




编辑:行者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