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齐鲁大地 - 全国高考人数增多临沂却在降 比2007年少了3万人
全国高考人数增多临沂却在降 比2007年少了3万人
加入时间:2018-6-8 10:40:55  来源:鲁南商报

 据统计,2018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涨至975万,较2017年增加35万,是近8年来高考人数最多的一年。梳理十余年来的临沂考生人数可以发现,自2013年开始连续4年增长之后,从2017年开始出现回落,而与2007年的高峰值相比,今年临沂考生人数减少了3万余人。考生减少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呢?高考期间记者进行了采访。

  /数据/

  近两年小幅下降,与11年前相比少了3万余人

  盘点近几年高考报名人数可以发现,自2012年临沂高考报名人数达到低谷5.1万人后,2013年出现拐点,连续4年逐年递增。自2017年起,考生数量又开始减少,但总数仍较为平稳。而与2007年高峰期相比,今年高考人数减少了3万余人。

  放眼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经历4年稳定之后,今年迎来拐点,高考报名人数涨至975万,较2017年增加35万,是近8年来高考人数最多的一年。作为生源大省,山东省夏季高考人数为59.2万人,居全国第三,近几年也是出现小幅起伏。

  在临沂,则是2013年之后连续4年上升,紧接着的2015年,临沂报名参加夏季高考的考生有6.71万人,2016年数量继续上升达到了6.86万人。随后2017年高考报名人数为6.35万人,连续4年增长之后首次回落。2018年,临沂报名参加夏季高考的人数再次出现小幅回落,总数为6.32万人。从数据可以看出,近两年参加夏季高考的临沂考生虽有所下降,但数量仍比较平稳。

  /分析/

  学生家长:适龄人口减少或是原因之一

  对于临沂高考人数减少的现象,一些家长认为是适龄人口减少的缘故,也就是“人口减少”说。按照国家权威部门的统计,中国第三个生育高峰是1985年-1990年,而最近几年的高考生,大多出生在1997年-2000年之间,正是生育低峰期,所以,“人口减少”说还是有一定理论依据的。

  记者在高考现场采访了十几位考生家长,来自河东区葛沟镇的吴女士说,今年他们村总共就两个高考生,包括她儿子,而前几年,村里基本上每年都有10个左右的孩子参加高考。

  相比之下,复读生数量也在减少,某复读学校班主任林老师告诉记者,相比四五年前,如今选择复读的孩子少了很多,原来一个班七八十人,如今也就是四五十人。“孩子不愿复读,家长也尊重孩子的选择。如今成功渠道多元化,高考并非是唯一出路。”

  学校老师:技校和留学分流了一些考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眼界的开阔,把孩子送出国是临沂不少家长的想法。在临沂一中考场外,记者咨询了一家留学机构的工作人员,他说给孩子办理出国的大都是高一高二的家长,其中今年确认去美国留学的有20多名,表示不再参加国内高考,正在准备雅思的学生有11名。

  与此同时,读完大学也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拥有一门技术则成了另一种“铁饭碗”,这种想法在社会上越来越被认可。

  临沂一中张老师说:“从高中看,尤其是生源好的高中看,人数并没有明显减少,这部分分流主要集中在初中升高中阶段,一部分学生选择高中以外的发展渠道。”

  莒南县坊前镇某中学徐老师的说法也印证了张老师的观点。他告诉记者,不少考高中无望的学生提前选择了考技校,“学汽修、学厨师、学铲车、学旅游管理等专业技术,是农村孩子的另一条出路。这几年从我班里分流到技校的学生就有100多个了,分流了高中生源,肯定会影响高考人数。”

  学生本人:思维转变,高考不再是唯一出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孩子自己思维的转变同样是造成高考人数减少的一方面原因。

  “10年前高考落榜可能是件非常丢人的事,现在真的不一样了。”市民林先生一边打理自己的洗车店一边说。

  家住市区的林先生家中有兄弟两人,上面还有个比自己大7岁的哥哥。2007年,哥哥赶上临沂高考人数高峰年,上了一个专科院校,现在在一家私企做会计,收入并不高。

  2013年,林先生升入高三,生性好动的他没有毕业就辍学去一家汽修厂当学徒。“开始的时候家里人也不愿意,觉得上大学才是正道,我这是不务正业。”林先生去学汽修之后,勤奋刻苦,2016年便开起了自己的洗车店。除了洗车,林先生还经营维修、保养、饰品销售等配套的买卖,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像林先生一样,在高中阶段根据自己的爱好去专攻特长从而就业的人并不在少数。而且,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孩子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思维的转变,让高考不再是唯一出路。




编辑:行者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