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金融 - 大型银行资产负债结构转型
大型银行资产负债结构转型
加入时间:2018-6-7 10:10:34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编者按: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经济结构调整、金融监管体制重塑以及金融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加快转型步伐,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创新业务发展模式,但与此同时仍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本专题约请多位业内专家,就当前商业银行转型的难点和趋势进行探讨。

  大型银行资产负债结构转型已成趋势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对于规模增长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然而,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增速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期,银行传统发展模式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突出表现为盈利增速和资本回报率的快速下降。为了应对宏观环境变化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纷纷开始了经营模式转型。其中,大型银行在转型发展探索中走在了市场的前列,而这些转型举措的方向与成效集中体现在资产负债结构的快速变化中。

  资产负债结构演变的主要特点

  资产规模增速慢于行业平均水平,且稳定性更高。2012~2016年,四大行总资产规模年平均增长率为10.1%,较全行业总资产年均增速低5.3个百分点,且各年之间增速的稳定性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速。这表明,大型银行在新的经营环境下更注重将业务规模的增长控制在与宏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稳健水平。

  投资类资产占比持续上升,信贷资产结构更趋优化。四大行2012~2016年信贷资产、投资类资产占比分别提高了2.2个、3个百分点,而同业类资产和其他非生息资产的占比则呈下降趋势。具体而言,信贷资产占比提高主要集中于2012~2014年,而投资类资产占比提高则主要集中在2014~2016年,国债、地方政府债等资本节约型债券投资成为表内投资的最主要增长点。与此同时,四大行对于信贷资产结构的调整快速推进。2012~2016年,四大行零售贷款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8%,较公司贷款(不含票据贴现)增速高约10个百分点。期间零售贷款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由26%提高至35%,而公司贷款(不含票据贴现)占比则由70%降至61%。

  客户存款基础稳固,负债来源多元化稳步推进。从负债结构看,2012~2016年,四大行客户存款资金占比尽管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80%左右的绝对主导地位。雄厚的存款基础依然是支持四大行资产规模稳健增长的核心要素。同时,非存款资金来源的占比也呈现小幅上升趋势。这其中,发行债券融资、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占比增加起到主要作用,同业负债占比则受到资金市场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这表现了四大行在拓展市场主动负债规模方面的成效,而向央行借款规模的快速增长也是其积极配合央行货币政策、发挥市场资金传导中介作用的体现。

  理财业务规模快速增长,表内外业务协同发展。做大表外业务规模是近年来大型银行谋求转型发展的另一重要着眼点,突出表现在理财业务方面。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4~2016年,五家大型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余额由5.05万亿元增长至9.43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3.1%,是同期总资产规模增速的2.2倍。2016年末,大型银行理财产品余额约相当于总资产规模的31.8%,这一比例较2013年末翻了一番多。

  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

  大型银行的上述资产负债结构调整举措在促进自身转型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就银行自身而言,首先,增加投资类资产,特别是国债、地方债等低资本占用的债券投资占比,大力发展表外业务,不仅有利于降低对信贷规模扩张的过度依赖,培育资本集约型的发展模式,而且能够促进新利润增长点的形成,优化收入结构。其次,大力发展以住房按揭和消费贷款为主的零售贷款,优化调整信贷结构,在提高信贷资产组合的分散化程度,降低整体信用风险的同时,也更适应社会总需求构成中消费占比逐年提高的趋势。最后,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资产负债管理,有助于提高大型银行对市场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增强经营业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而在宏观层面,债券投资的发展、表外业务的创新与信贷稳健增长一起,共同促进了大型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方式的多元化,有助于提高银行对不同资金需求主体服务的针对性。此外,在加快发展投资交易类业务的过程中,大型银行更积极地参与到资金市场和债券市场中,有助于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活跃度,并在促进金融市场发展、提高市场资金配置效率等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金融监管改革背景下大型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新变化

  新一轮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情况

  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宣布设立最高层面的金融协调监管机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拉开了新一轮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序幕。2018年3月21日发布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在金融监管领域提出了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方案,不再保留原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保监会。此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旨在解决原有体制存在的监管职能不清、交叉监管和监管空白等问题,逐步建立统筹协调的现代金融监管新框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由此,以“一委一行两会”为主体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新架构也逐渐清晰。

  而在政策层面,2017年央行MPA考核全面实施,银监会开展了“三三四十”专向整治等监管新政。今年年初以来,不仅广受关注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关于商业银行委托贷款业务、各类金融机构股权投资业务等管理办法,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力度等的一系列制度和文件也相继出台。

  综合以上新制度和新政策可以判断,我国金融监管将在“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双支柱框架下建立金融监管长效机制,全面贯彻穿透式监管的基本原则,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行为监管转变,整体监管基调将更为严格。

  金融监管改革对银行资产负债的影响

  短期影响:表内外资产规模增速有下行压力,但大型银行有望从市场格局调整中受益。在防风险、稳杠杆的总体监管政策导向下,宏观审慎监管与针对各类影子银行业务的全面治理相结合,银行信贷、投资、资产管理等业务都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从资产负债表变化来看,出现一定程度的缩表现象。而由此带来的信贷和金融市场资金可得性下降,将推高市场资金利率,从而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新增资金需求。因此,从监管改革的短期效果看,银行业表内外资产规模增速下行压力较大。而由于大型银行资产规模增速更加稳健,且各项业务的规范性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预计受监管政策的影响小于行业整体水平。

  长期效应:银行经营回归本源,大型银行综合实力优势有望强化。在监管新政的引导下,未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将回归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主流,经营导向和规模增速将更趋稳健。与此同时,商业银行面临的其他机构以监管套利为基础的跨界竞争压力将有所缓解,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包括客户、资金、产品、服务、管理等在内的综合实力。

  2017年四大行资产负债结构的新特点

  资产规模增速放缓,但降幅小于行业平均水平。2017年四大行总资产规模增速仅为7.1%,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而当年银行业总资产平均增长率降至8.7%,同比降幅达到10.9个百分点。四大行依旧表现出强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稳定性。

  资产结构:保信贷,增投资,压同业。在整体资产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四大行在资产配置上优先保证对信贷业务发展的支持,客户贷款平均增幅仍保持在9.4%,高于其他主要类别资产,仅较2016年下降0.7个百分点。而在贷款内部结构中,四大行根据客户信贷需求回暖的形势,选择压缩票据贴现,同时加大公司贷款和零售贷款投放。两类贷款增量水平大致相当,零售贷款占比进一步上升至37%。而在非信贷资产中,四大行选择压缩收益率较低的同业类资产,增加投资类资产,尤其是国债、地方债等持有到期类债券投资继续成为配置重点。

  负债结构:存款占比保持稳定,债券和央行借款融资占比上升。尽管四大行客户存款增速在2017年进一步下降至6.9%,其在总负债中的占比仍稳定保持在80%的水平。而由于存款的增长不能满足资产规模增长的需求,同业负债也受严监管影响而下降,所以四大行2017年加大了债券融资和向央行借款的规模。两部分资金来源的占比均上升至3%。

  理财余额年中止跌反弹,表现强于行业平均。表外资产方面,大型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在2017年上半年跟随行业大势小幅下降后,第三季度开始反弹,年末增至9.97万亿元。大型银行雄厚的客户基础和稳健的投资管理模式是其理财业务发展势头强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主要因素。

  大型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未来趋势展望

  近年来,大型银行通过促进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和盈利来源多元化,迈出了坚实的转型步伐,虽然在业务发展的具体细节上存在一定的瑕疵,但整体方向与金融监管改革的政策导向是一致的。监管环境变化需要大型银行在坚持战略转型方向不动摇的条件下,对细节内容和步骤安排作出策略性调整。长期来看,大型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仍将延续近年来的演变趋势,并持续优化。

  资产结构:以资本集约化模式促进资产收益率提升将是主导原则

  在日趋严格的资本监管约束和盈利增速下行压力下,未来大型银行将继续探索资本集约型的规模增长模式,着力提升资产收益率,并有效管控资产风险。

  信贷业务上,资本占用较低的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分散度较低、综合收益率较高的信用卡分期、消费贷款等将继续成为大型银行发展的重点。信贷整体构成中,零售贷款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投资业务上,未来债券市场规模和深度的不断提高将为大型银行投资业务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考虑资本节约效应和风险水平,大型银行对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等的投资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并在债券市场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同业业务上,根据监管政策导向,未来大型银行同业业务将回归短期资金调节工具的本源。

  资产结构的具体构成上,预计未来3~5年,四大行信贷资产的平均占比将小幅下降至45%~50%,其中零售贷款在贷款总额中占比将提高至40%以上;投资类资产平均占比有望增至30%左右;而同业类资产平均占比将在5%~10%区间内随市场形势波动。

  负债结构:稳定存款基础,提升主动负债水平,形成多元化市场融资格局

  未来保持存款的稳定增长仍将是四大行共同的选择。然而,随着同业业务整治规范的持续深入,存款资金对各类银行的重要性将进一步上升,市场竞争也将更趋白热化。因此,未来几年大型银行面临的存款增速下行压力可能加剧,单凭存款的增长将难以满足资产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

  因此,继续发展多元化的市场融资渠道将是大型银行负债策略的必然选择。具体地,预计大型银行将通过定期滚动发行同业存单调剂短期资金缺口,同时择机发行中长期债券锁定长期稳定资金。而向央行借款在成本上优于债券融资,但其规模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和限制较大。

  负债结构的具体构成上,预计未来3~5年,四大行存款平均占比将下降至75%左右;同业负债将以机构存款为主,其平均占比将下降至8%左右;应付债券占比有望提高至8%~10%。

  表外业务:理财与存款错位发展,持续增长依然可期

  根据《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未来银行理财业务将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逐步打破刚性兑付,走规范化发展之路。理财业务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高速增长的居民财富,政策过渡期的短暂调整不会影响其巨大的发展空间。

  预计未来银行理财与存款业务的错位发展特征将日渐明显。对于大型银行而言,其在客户基础、服务渠道、市场资源、专业管理和风控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凸现,从而继续保持理财业务的领跑优势。四大行理财业务规模的增速将与居民财富增长的速度相适应,未来3~5年保持5%~10%的增长率。

  进一步完善大型银行资产负债结构

  下一阶段,大型银行在资产负债结构调整中,需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严守风险管理底线原则,遵守各项金融监管政策,继续围绕战略转型,不断完善资产负债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战略转型。战略转型是我国经济和客户需求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是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和应用的外在要求,也是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型银行必须坚持贯彻转型战略,不能由于监管的新政和严要求而退缩,或放弃转型目标。当然,贯彻转型战略、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过程必须坚持依法合规,科学创新,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原则。

  以提升对实体经济和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作为完善资产负债结构的基本标准。大型银行未来需加速由经营产品向经营市场、服务客户的转变,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将优质的综合服务能力作为拓展客户的基础,促进各项业务发展的根基。资产规模的有机增长,负债基础的稳固,新兴业务的迅速开拓以及盈利结构的改善等,都将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提升综合竞争力的自然结果,而不仅仅是主观追求的经营目标。

  增强对资产负债规模和结构的主动调节能力。在资本和风险硬约束下,大型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不能满足于对存量规模的被动适应,而需要围绕转型目标,不断提高主动经营资产负债表的能力,优化结构,实现表内与表外均衡发展,为业务持续发展创造空间。例如,下一阶段,除继续推进表外业务发展外,还可以加快表内资产的出表,运用信贷资产证券化工具,扩大证券化基础资产范围,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对于债券资产,也可以探索增加二级市场交易活动,适当降低持有到期债券的占比,以提高资产组合的动态调节能力。

监管部门要为银行调整资产负债表实现转型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负债结构的战略调整,不断推动自身的转型发展,离不开监管部门的支持。目前看至少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制定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和业务创新的指引,规范银行转型行为;二是努力提升银行业基础设施水平,培育和完善各种金融市场,形成更为多样化、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和工具,为银行资产和负债端的多元化创造条件;三是考虑到近期已经出现了银行负债增长困难的局面且这一趋势可能仍将持续,建议央行启动存款准备金常态化调整机制,逐渐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银行提供适度宽松的负债基础,防止商业银行负债端的过度紧缩导致整个资产负债行为的扭曲;四是在严监管条件下,商业银行应对监管要求的资产负债表调整活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缩表或是扩张的迟滞。为对冲由此带来的宏观影响,建议央行在一定时段,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度扩表来应对。




编辑: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