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车市 - 新能源车补贴“挤水分” 后补贴时代考验车企内功
新能源车补贴“挤水分” 后补贴时代考验车企内功
加入时间:2018-6-5 9:41:2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6年企业申请的车辆仅有800余辆没有获得审核,未通过率不足2%,但2017年审核未通过车辆的比重迅速加大,未通过率达到30%左右]

  新能源补贴退坡幅度越发明显,门槛也在不断提高,相关车企的资金流动压力日益加大。尽早练好内功,成为2018年新能源车企的必修课。

  日前,工信部对外公示了《关于2017年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初审的报告》(下称《报告》),随《报告》下发了2016年及2017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审核车辆信息表。119家车企得到共计189.7亿元补贴款,其中涉及2016年的补贴款123.3亿元,2017年的补贴款66.4亿元。

  第一财经记者查阅此信息表后发现,2016年企业申请的车辆仅有800余辆没有获得审核,未通过率不足2%,但2017年审核未通过车辆的比重迅速加大,未通过率达到30%左右。

  虽然说按照企业的说法,这些初审未通过的车型,有可能通过后期的补救措施获得通过,最终获得资金补贴。但业内认为,工信部此番下发的文件,至少从侧面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新能源补贴资金的发放周期相对较长,比如在《报告》中,2016年售出的车辆的补贴金额还在初审的过程中。长周期对于企业的资金成本、应收账款都造成一定的压力;第二,政府对于补贴资金的发放要求更加严格,事后监管和审核逐渐完善,欲借此浑水摸鱼的企业难度会加大。

  不仅如此,从2018年开始,国家双积分政策中的燃油消耗积分正式实施,对于无法达到燃油消耗标准,且又没有新能源积分可以抵冲的车企,比如长城汽车(10.960, -0.04, -0.36%)等,将要购买新能源积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利润。

  对于自主车企来说,过去依靠补贴驱动的发展模式已经生变。与此同时,合资品牌大举进入,如何应对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这是一大挑战。

  新能源补贴收紧

  自2016年骗补事件发生之后,新能源补贴市场挤水分的举措就已经开始。

  “现在,我们还有2016年的部分补贴都还没拿到。”一位车企的负责人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如是说。虽然他承认,对于整车企业来说,此前高额的新能源汽车补贴确实非常的丰厚,但事实上,虽然政策白纸黑字写明了补贴的范围和金额,但具体到落实的层面,补贴到位的周期非常长,尤其是地方政府资金到位的情况。“企业给消费者的价格都是补贴后的价格,这就意味着企业需要提前垫付补贴的资金。一旦上量,这笔资金不是少数,大家都知道,现在融资的成本那么高。”上述负责人感慨道。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后发现,此前,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令一些上市公司尤其是客车企业,补贴超过利润的情况普遍存在,但在2017年之后,随着政策的调整,企业盈利波动、财务压力与日俱增。

  以客车中的龙头企业宇通客车(22.440, 0.11, 0.49%)(600066.SH)为例,2015年宇通客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高达68.57亿元,接近净利润的两倍。2016年,公司当期获得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高达99.5亿元,超过净利润两倍多。但是,2017年随着政府调整了对新能源客车的补贴,宇通客车的利润迅速缩水,净利润同比下降22.62%,仅为31.29亿元。此外,由于非私家车辆必须要运营里程达到3万公里方能申领补贴,延长了企业的回款周期,对企业的资金成本以及应收账款都产生了重大影响。2017年宇通客车利息支出高达3.33亿元,比上年同期的0.88亿元增长了279.34%;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5.07亿元,比上年同期的3.16亿元增长了60.44%。

  比亚迪(50.360, 0.16, 0.32%)的情况与此类似。2016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大幅增长69.85%至9.6万辆,蝉联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业务整体收入达到346.2亿元,同比增长80.27%,占集团总收入的33.46%,成为集团收入和利润的重要来源。2017年,比亚迪虽然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但由于补贴的调整和退坡,利润却因此缩水了10个亿。

  除了补贴大幅退坡之外,相关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从上述《报告》透露出的细节中可见一斑。从2017年开始,企业售出的新能源汽车,最终无论是车型还是运营过程中包括里程在内的数据,都必须接入政府统一的监管平台。

  今年2月,四部委再度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从几个方面对新能源补贴的门槛进一步提高:第一,乘用车补贴按照续航里程、百公里电耗和电池能量密度进行补贴,续航里程门槛提升至150km;客车补贴按照电耗进行,每度电补贴下降,专用车补贴下降40%左右;第三,转变地方政府的补贴模式,将补贴资金转换为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使用和运营等环节的支持。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商来说,紧箍咒又收严了一大圈。从政策层面,这是大势所趋。第一财经记者依据官方公布的数字和比例预估,从2013年政府开始大力补贴新能源汽车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至今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资金累计已经超过千亿。从政府层面,高额的补贴已经难以为继;从市场层面,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已经度过了最初的培育期,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随着合资品牌车型的陆续推出,国内新能源汽车已经到了逐步摆脱政府“有形的手”扶持、独立上路的关键时刻。

  后补贴时代的考验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如果不考虑整体产业链的投入,光是制造和销售的环节,可能是盈利的,但前期的投入是非常大的,需要规模化的市场来摊销。多位电动车生产企业的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皆反映了上述情况。

  据第一财经记者从上汽集团(35.710, -0.49, -1.35%)了解到的情况,截至目前,上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项资金投入就已经超过200亿元。作为国内第一大汽车集团,上汽有足够的体量和盈利来支撑在新能源领域的专项投入,但是对于其余体量较小的自主品牌来说,每年的研发投入可能仅十几亿元,要支撑起如此高额的资金投入,并不容易。

  虽然通过销量规模可以分摊高额的成本,例如传统燃油车的研发成本,一般来说销量达到10万辆,基本上就可以分摊成本,但问题是,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单车年销突破万辆的都是少数,遑论10万辆。比如,比亚迪去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约为11万辆,但旗下新能源家族销量最好的车型全年总销量仅为2.2万辆,北汽新能源去年销量破10万辆,但10万辆的销量是由三个系列多款车型共同达成,仅EC家族就有超过3款车型,但全年总销量也仅7.86万辆。

  购买成本高昂、基础设施不足影响使用便利性,外加碎片化的市场,都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快速上量的主要因素。吉利在2015年提出“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到传统汽车销量的90%,在这其中,吉利认为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就是要让消费者用传统燃油车的购买成本来购买新能源汽车。

  近日,吉利博瑞GE上市,PHEV车型(插电混动)综合补贴后全国统一市场指导价,基本上与博瑞的传统燃油车价格相当。对于吉利来说,博瑞GE之所以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入市,一方面缘于其与沃尔沃的技术协同带来的成本分摊;另一方面,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后来者,吉利希望以较低的价格策略来助推其整体新能源策略的落地和推进。按照计划,吉利将在未来3年内推出30多款新能源车和节能车型。

  从某种意义上说,部分放弃利润以做大市场是目前主流车企一致选择的路线。近日,比亚迪首次在市场上投放10万元级以内的新能源车型。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放弃利润并非长久之计,如何在电动车领域打造核心优势,才是车企在后补贴市场必须要思考的深层次问题。

平台化的协同和成本分摊是车企目前的一致选择。比亚迪率先在电动车领域推出集成化的e平台,高度集成化、一体化的平台,不仅能够让车企缩减研发和生产成本,还能加速车型的推出和更新,抢占先发优势。上汽乘用车此前也提出平台的概念,此后新推出的每一款车型,同平台都会推出新能源版本。吉利也是如此,在推出燃油车的同时推出新能源版本以此节省资源。

  不仅如此,包括比亚迪和吉利,都希望通过开放合作,来加速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此前比亚迪已经宣布将与全球汽车同行,共享“e平台”的所有技术。而在吉利博瑞GE发布的同时,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表示,吉利愿意将新能源技术架构开放共享,愿意开放、协作,讨论各种合作的可能性。

  不过,对于车企来说,新能源是未来的核心战略和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各家车企都希望将核心的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开放合作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还有待观察。

  当前,合资车企已吹响了进攻新能源车市的集结号,长安福特、上汽通用的新能源车正式推向市场,包括宝马、通用在华的电池工厂已经投产或将要投产,而前不久,江淮大众的首款新能源车也正式下线,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由国内自主车企之间的较量走向“全球化”竞争阶段。




编辑: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