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导报原创 - 鲁企“圈地”绿色植保市场
鲁企“圈地”绿色植保市场
加入时间:2018-4-16 8:57:45  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

◆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德州报道       

    农药零增长的政策背景下,植保绿色防控新技术备受农药生产企业和农业部门的关注。14日,在德州举行的全国植保绿色防控战略研讨会上,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北京国强博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国强博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0年磨一剑,我们自主研发的全方位立体绿色防控智能系统,进入到大面积快速推广落地的环节。”国强博源董事长宋国强表示。这家在山东斥资5000万元开发物理防控虫害系统的企业,已在寿光、乐陵等地的50多个水果、蔬菜、粮田进行了3年万亩实验。
    为及时扭转过分依赖化学农药的局面,农业部制定“控药”目标——到2020年,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而我国现有18亿亩耕地,绿色防控仅为5.5亿亩,市场洞开,企业如何抢抓绿色植保市场机遇?新技术的推广落地有哪些瓶颈?

预警与防治用上物联网技术

    14日下午,位于乐陵北部乡间的一座通讯塔,从下到上捆绑了15台物理杀虫灯,塔底部的害虫收集桶内,是已经被杀死的害虫。“今年的倒春寒,让害虫的出现时间提前了,3月12日开始,就已经出现金龟子。”宋国强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这座通讯塔,如今多了一个“身份”——国强博源乐陵北部物理捕虫虫情测报预警指挥塔,采用智能化、远程化技术,实现物联网大面积远程防控管理。这也是国强博源“物联网+大面积病虫害集成物理统防统治智能系统”的一角,杀虫灯采用物理法诱虫,诱虫量提高50多倍。
    绿色防控是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

山东模式“落地开花”

    绿色防控在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从一片有机农场到一个市,绿色防控之风劲吹,山东模式也开始显山露水。
    14日下午,乐陵市云红街道五里田村一座仅有“三分地”大小的农家小院内,种植了苹果、梨等20余种果树,正值苹果树开花,院落的主人、现年70多岁的刘老太介绍说,今年的苹果花每朵全开,而在以往,如果不打农药,一朵花只能剩下一半,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刘老太院内放了一台物理杀虫灯,这也是国强博源的小面积实验地。
    同一时间,在乐陵万亩枣园零农残示范基地,100台物理杀虫灯在工作,这是国强博源万亩实验地之一,实验地的数据,同步回传,建立虫害信息大数据库,在国强博源创新技术的引领下,绿色防控形成了产业。
    比如,在粮、油生产基地邹城市,已经建立起以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为依托的绿色防控推广应用模式。邹城市植物保护站站长孔德生介绍,该市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超60%,实现了花生、蔬菜和果树的全覆盖。
    据悉,物理杀虫技术其实并非新鲜事物,在我国早已推广了10多年,但之前主要应用于高端农产品领域,如有机蔬菜等生产基地等。吴孔明分析,资金、技术、政策和法律标准的不完善,都影响绿色防控的进程。
    邹城市重点打造了以杀虫灯为主推技术的绿色防控全覆盖,现在是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区,孔德生认为,这得益于政府引导、财政扶持、多元化投入和专业化管理。比如,市政府共计补贴杀虫灯1.2万台,累计投入400余万元,带动了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打造了3个集中展示绿色防控技术的大型示范区,统防统治和科学用药在农药减量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邹城化学防治面积增长势头得以遏制。“统防统治才是出路,应该在全省农业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宋国强认为。

难以普及 “症结”何在

    绿色防控的优势显而易见,宋国强期待建成更多大面积集成物理、生物防控的推广示范区,“期待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停用农药省份。”但现阶段,却难以实现大面积推广普及,“症结”何在?
    “投入高、缺乏扶持和补贴,是制约因素。”宋国强认为。
    孔德生也坦言,就邹城市来看,政府资金的投入的确推进了绿色防控,但随着有关项目的结题验收,每年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凸显。“目前,让农民主动出资购买杀虫灯等绿色防控物资存在一定困难。”他说,我国缺乏以作物和有害生物为核心的绿色防控技术使用标准,建议加强绿色防控关键环节技术的攻关、尽快建立绿色防控技术使用标准,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近日举行的全国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推进落实会,释放出提振绿色植保产业的信号——截至去年年底,全国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7.2%,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技中心已经总结提炼出28套适合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将在各地进一步验证后,尽快上升为行业标准。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14日上午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提振绿色植保产业的关键是找到商业化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应创新技术和服务体系。




编辑:行者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经导财评丨规范收费行为让平台经济行稳致远
·> 一周山东金融人事|17份行政许可公布,涉及工商银行威海分行行长等
·> 低至0.01%!理财公司再掀“降费”潮
·> 一季度净亏6.6亿,小鹏汽车“押宝”AI智驾辅助
·> 出口额激增16.1%和15.2%!纺织鲁企“出海”创新突围
·> 山东金融管理部门联合部署 推动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 2025年山东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荐目录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落地!市场反应如何?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