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导报原创 - 菏泽打造集乡土建筑和乡村民俗为一体的乡村博物馆
菏泽打造集乡土建筑和乡村民俗为一体的乡村博物馆
加入时间:2018-4-2 8:24:18  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

◆记者 陈子夜 通讯员 白茂华            

    近年来,菏泽市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新成绩。去年粮食总产达到154.7亿斤,实现“十四连增”;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得到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效,四年减贫161.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5.7%下降到1%。
    经过近年来不懈努力,菏泽市基本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的村(社区)占75%,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菏泽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十条意见”,因村制宜选准路子,多措并举强化扶持引导,力争2020年底所有村(社区)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形成一批年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强村。

以产兴农
发展高质量现代农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质量兴农,标准先行。中央和省里确定今年为“农业质量年”。今年,菏泽市以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农业绿色发展行动。
    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认真筛选部分特色农产品,在品种选育、播种、收获、加工、包装上市等方面,推行全过程标准化。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推动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3个以上。继续缩减低效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大棚蔬菜、木瓜、黄桃、苹果、葡萄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优化作物种植模式,提高综合产出水平,力争全市亩均农业增加值提高50元以上。
    坚持农业生产绿色化方向。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减量化农业技术,加快土地改良修复,解决好地力下降等问题。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动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平台建设,规范土地流转平台程序,扩大流转规模,为发展规模农业奠定基础。积极鼓励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托管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引导各类组织开展农机作业、生产托管等生产型服务,确保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0万亩,流转率达到26%以上。
    进一步做好农产品品牌方面的文章。强化政府扶持引导,策划包装一批农产品品牌,搞好“三品一标”认证,特别是找准区域特色,加快创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擦亮菏泽农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立足山药、芦笋、中药材、大蒜等特色优势产业,抓好基地建设,做大地方特色农业规模。充分挖掘鲁西黄牛、青山羊等特色畜禽资源,大力发展养殖专业村、规模化养殖场、大型养殖户,进一步提高全市肉蛋奶调出量,力争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39亿元以上。

乡村振兴
释放城乡一体化红利

    菏泽以实施乡村改造为依托,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要加快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切实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以创新社会治理为手段,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深化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扩大“一村一警务助理”“一村一法律顾问”覆盖面。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完善村务监督机制,保障村级事务规范有序运行。借助腾讯“为村”平台,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高“为村”运营质量,更好地发挥在推进智慧乡村建设上的作用。要培育“新乡贤”文化,调动“新乡贤”的积极性,汇聚基层乡村治理的正能量。
    城乡差距大,最直观的是基础设施差距大。菏泽以促进城乡融合为目标,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利用上级支农政策,完善农村供电、供水、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七改”工程,加快公交、环卫、供气、水电一体化步伐。据统计,目前菏泽市13304个自然村中尚有12%未通公路,还需硬化道路2000多公里,各级要加大投入、集中攻坚,力争今年实现自然村公路“村村通”、行政村“村村通客车”;具备条件的村可启动实施“户户通”,到2020年全市基本实现“户户通”。
    通过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不断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快建设教育联合体、医疗联合体、医养联合体、文娱联合体等,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乡村办学条件,稳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加快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确保今年完成“全面改薄”五年规划任务;加强农村幼儿园和幼师队伍建设,努力满足农村学前教育刚性需求。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加强农村社保体系建设,加大中心敬老院、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力度,健全农村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文化兴农
为“新农人”储能

    乡村振兴,不仅要经济振兴、还要文化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菏泽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乡村、深入人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引导农民群众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积极弘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每一个乡村都是带有历史印记、人文符号的家园。要深入挖掘、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留住乡村的文化符号和历史印迹,打造一批集乡土建筑和乡村民俗为一体的乡村博物馆。乡村博物馆不一定要“高大上”,关键是因村制宜、经济实用。要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做好“送戏下乡”等工作,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天价彩礼”、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在一些村庄仍然盛行,群众极其反感,但又无力改变。通过党员干部作表率,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的约束引导,把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坚决遏制天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行为,让文明乡风吹遍乡村每个角落。




编辑:行者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