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观点锐评 - 以罪刑法定原则 消除金融创新的束缚
以罪刑法定原则 消除金融创新的束缚
加入时间:2018-12-18 10:18:38  来源:中国青年报

   法律的边界如果太过模糊,只会让公民无所适从,而在金融领域,必然会遏制创新与发展。罪刑法定原则可以在金融创新与金融犯罪之间划出一条泾渭分明的“红线”,这是公民与司法机关都必须共同恪守的法律契约。

  ---------------------------------------------------

  12月17日,《检察日报》发表文章称,各级检察机关在办理金融领域案件时,既要依法持续加大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也要坚持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慎重对待金融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正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正确区分金融创新与金融犯罪,在惩治犯罪的同时依法保护创新发展。

  所谓罪刑法定原则,基本含义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在罪刑法定原则的指导下,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作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罪刑法定原则的意义,在于让公民清楚地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各级检察机关严格坚持这一原则,有助于防止司法权在金融领域遭到滥用,也有助于厘清金融创新与金融犯罪的边界,让金融工作者做到“心中有数”,在打击金融犯罪的同时,消除对金融创新的束缚。

  刑法在法律惩罚中处于最严厉的顶层,轻则使得受罚人失去人身自由,重则可能永远剥夺生命。古今中外都对刑罚持审慎态度。我国著名法学家陈兴良甚至将其比喻成“不得已的恶”。他曾经说过:“刑法是一种不得已的恶,用之得当,个人与社会两受其益;用之不当,个人与社会两受其害。因此,对于刑法之可能的扩张和滥用,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不得已的恶只能不得已而用之,此乃用刑之道也。”

  之所以要在金融领域专门对各级检察院强调罪刑法定原则,是因为当前金融创新活动频繁、领域广泛,专业性很强。这一领域的法律政策规定较为复杂,同时又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在罪与非罪的问题上,引发了广泛争议。而司法机关也常常进退失据,错抓不该抓的人或错放不该放的人的情况都时有发生。

  这两年来,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司法审判中,对于相同的情况,有的定了罪,有的没定罪;有的被认为是经济纠纷、民事纠纷,有的却被视为刑事犯罪。这种现象无疑影响了司法公正,也抑制了金融创新的发展,对国家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理应得到改变。

  当然,保护金融创新,决不等于放任金融犯罪。要兼顾两者,在惩治犯罪的同时依法保护创新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对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不能通过类推或者类推解释以犯罪论处。与此同时,也要禁止刑法溯及既往。对于行为的定罪量刑,只能以行为当时有效的法律为依据,行为后颁行的新法没有溯及既往的效力。此外,也要杜绝法外刑和不定期刑,刑罚的名称、种类和幅度,都必须由法律加以确定。

  法律的边界如果太过模糊,只会让公民无所适从,而在金融领域,必然会遏制创新与发展。罪刑法定原则可以在金融创新与金融犯罪之间划出一条泾渭分明的“红线”,这是公民与司法机关都必须共同恪守的法律契约。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司法公正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编辑: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经导财评丨规范收费行为让平台经济行稳致远
·> 一周山东金融人事|17份行政许可公布,涉及工商银行威海分行行长等
·> 低至0.01%!理财公司再掀“降费”潮
·> 一季度净亏6.6亿,小鹏汽车“押宝”AI智驾辅助
·> 出口额激增16.1%和15.2%!纺织鲁企“出海”创新突围
·> 山东金融管理部门联合部署 推动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 2025年山东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荐目录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落地!市场反应如何?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