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看天下 - 深圳将推“20条”改善营商环境 突出深港金融合作
深圳将推“20条”改善营商环境 突出深港金融合作
加入时间:2018-1-22 9:29:26  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讯 深圳将推出20条政策措施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以引领深圳未来几年的创新发展。

  深圳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昨日闭幕,在市长答记者问上,营商环境、人才、智慧城市等成为高频使用的关键词,这也是深圳未来发展的重点聚焦。比如谈到营商环境,深圳市长陈如桂透露深圳将推出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20条政策措施。

  谈到备受关注的产业外迁问题,陈如桂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府非常关注实体经济发展和企业外迁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把高端制造业留在深圳,包括推进一系列技改倍增计划以提高企业产能水平,出台专门政策保障工业用地,实施税收减免和奖励等优惠政策。

  陈如桂透露这些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去年全市第二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6年的38.6%上升到2017年的41.5%,提高近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6年的增长7%提高到2017年增长9.6%,提高了2.6个百分点,为近四年最高增速。深圳的规上工业增速,比北上广要高。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有一些企业迁出去了,但可能迁入的要比迁出的多,留在深圳的企业也发展得比较好,所以并没有影响深圳工业经济的增长。

  二是,深圳去年引进了一批高端优质企业。比如,ARM中国总部、空客中国创新中心等。类似这些高端制造企业,去年深圳引进了80个。去年深圳还新增了40家上市企业,占全省比重超过四成,在全国排第一;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约3200家,总数仅排在北京后面。深圳还实施了一系列商事制度改革,全市商事主体新增40万户,增至300多万家,增长超15%,居全国城市首位。

  关键词:营商环境

  20措施引领深圳未来几年创新发展

  问: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良好的市场化环境可以说是深圳一直以来保持发展活力的重要保障。深圳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方面,将有哪些改革创新举措?

  陈如桂:一个城市的营商环境好不好,直接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影响创新创业的活力。深圳对标国际化高标准的投资贸易规则,研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一系列举措。近期,深圳将推出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20条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含金量是比较高的,将引领深圳未来几年的创新发展。主要内容有几方面:

  一是突出深港金融合作。金融业是深圳的支柱产业之一,金融业增加值占G D P的比重约15%,总资产在13万亿元左右,在北京、上海之后,排全国第三,但与国际国内一流的金融中心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深圳将主动与香港在金融人才、金融规则、监管机制等方面加强对接,突出深港两地合作与金融开放。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推进通关监管改革,深化完善“一单两报、绿色关锁”,实现两地海关等通关一体化,努力营造更加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

  二是继续优化产业空间资源配置。深圳历来非常注重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这次出台的政策,将全方位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推出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新举措,提供更全面的创新支持,努力营造综合成本适宜的产业发展环境。

  三是实施更加优惠的人才住房政策。实施驱动发展,人才是关键。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深圳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来深圳创业创新。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包括解决海外人才多次往返签证、通关便利和工作便利问题,对符合条件的海外人才,在医疗、教育、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市民待遇,营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

  另外,深圳还要实施智慧政务工程。力争全面实现网上通办,营造更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争取达到国际一流水准等。

  关键词:人才

  深圳把人才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问:来了就是深圳人。作为一座超大城市,近年来深圳一直都是人口净流入城市,吸纳来自全国各地的奋斗者。这几年,深圳在人才引进方面都尝到了哪些甜头?未来还会有什么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

  陈如桂:深圳的人口总体比较年轻,平均年龄约33岁。深圳发展这么快,靠的是什么?最关键的是人才。去年深圳的二三产比例为41.5:58.4,先进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约70%,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 D P比重超过40%,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超过7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头也很猛。这些数据的背后,就是高端人才的支撑,这就是深圳尝到的甜头。

  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超过500万人、占管理人口的1/4,高端人才也很多,全职院士近30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超过27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00多人。去年,深圳引进的国内外人才达26万多人,其中海归1.83万人。未来,深圳将把人才作为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力度,构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体系,营造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

  关键词:产业外迁

  企业区域布局调整是市场行为

  问:深圳近年来产业外迁有加速趋势,土地空间严重制约了深圳未来的可能性,这一问题如何破解,飞地模式会不会遍地开花?

  陈如桂:近年来,很多媒体和微信朋友圈都谈到深圳产业外迁问题。我认为,企业的区域布局调整是市场规律下的企业行为,有些企业规模做大了,就需要考虑布局问题,这很正常。比如华为,在全球170多个国家都有产业布局。现在,深圳有很多企业的产能扩张和研发成果的市场化,会到周边城市去布局,这种溢出效应对珠三角地区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创新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我们也注意到,现在深圳的地价、房价、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相对偏高,也造成部分企业可能迁到其他城市去。

  深圳现有近180万家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具有比较好的成长性,对经济总量贡献率达57%,税收贡献率超过50%,就业贡献率达70%,据说还有几百家企业正排队上市。这些数据也说明,深圳不会因为部分企业的外迁导致产业空心化。

  当然,深圳土地资源总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深圳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和开放式发展。一方面,要通过创新引领,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另一方面,要加强区域合作,在更大的范围内提升资源配置能力。要坚持高端、高质、高新发展(8.410, -0.10, -1.18%),把握大湾区发展机遇,加强区域合作,发挥深圳创新引领作用。

  关键词:广深科技(9.800, -0.05, -0.51%)创新走廊

  用开放思维主动对接港穗莞

  问:制定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深圳实施方案已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请问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深圳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中如何找准定位、更好地发挥作用?

  陈如桂:当前,深圳要按照省里的规划,制定深圳实施方案,主动与广州、东莞加强对接,积极参与走廊建设。对深圳而言,一方面要做好规划,用开放的思维主动和香港、广州、东莞对接合作好,推动走廊内重大产业、科技、人才等领域政策措施的互动,保障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共同打造一流的创新带。另一方面,要在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人才交流、产业化等方面,充分发挥深圳的创新优势,推动区域创新要素合理配置,布局更多的重大科技专项,培育更多的未来产业,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深圳的原始创新、科技引领、产业化等方面取得更大发展,形成全球科技产业创新的强劲引擎,更好地推动整个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更好的经济发展效益。

  关键词:深港合作

  充分利用前海、河套两个重大平台

  问:深圳和香港有很多合作,也有很多平台,像前海、河套地区。如何看待香港的独特优势?未来如何推进深港地区更紧密合作?

陈如桂:现在,深圳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一个就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特别要加强和香港的紧密合作。在航运、金融、教育、医疗、人才、管理等方面,香港都有很多优势。

  当前,深港合作有两个重大平台,一个是前海,一个是河套地区。前海合作区已经取得很多成绩,成效显著。在前海出让的土地40%都是面向港资企业,截至2017年底,前海蛇口片区注册港资企业7100多家,注册资本8700多亿元。去年港资企业实现增加值约占总量的1/4,纳税约占总量的30%等。

  深圳将充分利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建设这两个重大平台,努力推动深港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投资贸易、科技创新、规则制定等领域的新引擎。




编辑: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