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山东 - 在线监测,给山东海洋生态把把脉
在线监测,给山东海洋生态把把脉
加入时间:2018-1-19 9:18:06  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

◆经济导报记者 王伟 济南报道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孕育了万千生命,更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然而,赤潮、浒苔绿潮、溢油事故等海洋灾害的发生,正成为海洋资源的隐形杀手。
    捍卫海洋资源,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海洋生态现场监测和灾害预警系统,这对突发性海洋污染损害的应急监测水平而言无疑是个考验。
    “以往我国拥有自主产权的海洋生态环境在线监测仪器很少能够达到产品化水平,数据滞后,时效性差,且费时费力。”17日,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海洋生态在线监测仪器项目负责人刘岩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值得欣慰的是,这一技术难题终于破解,该所历时10年攻关的技术成果取得了我国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目前已成功运用到了国家海洋局等部门的海洋环境监测中,实现了对多种海洋生态灾害的早期预警。

进口监测设备“水土不服”

    我国是海洋生态灾害较为突出的国家之一,具有灾种多样、发生频繁的特点。在灾害类型方面,不仅有赤潮、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和海岸侵蚀等常见灾害,近年来又出现了浒苔绿潮、水母暴发、马尾藻金潮等新型的生态灾害。
    污染损害事件的突发性强,且难以预见,待事件发生后再制定应急监测计划往往会贻误时机。因此,这就要求对频发的污损事件(如溢油、赤潮等)预先制定应急监测计划。
    “尽管在过去的20年里,国家在此领域投入数亿研发经费,但基于种种原因,成果转化率几乎为零,国内海洋生态仪器的市场完全被国外垄断。监测装备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还频繁因故障、售后服务不到位或零部件配套不齐全等问题影响使用。”刘岩说。
    更重要的是,进口监测设备在进入中国后很快显现出了“水土不服”。
    “相比较而言,我国大陆架长,近海海水成分复杂,水动力条件特殊,对监测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要求也比较高。”刘岩说。
    除了设计上的“水土不服”,在使用过程中,进口监测设备也凸显出了很多问题———一旦出现故障,需要返厂维修,前后要耽误2-3个月的时间,大大影响监测的连续性。

变现场取样为实时监测

    如今,我国对大气环境质量已经做到了在线实时监测。可是,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却无法同步做到在线实时,而主要以“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的方式为主。
    在这一背景下,刘岩的研发团队依托国家863、国际合作和国家海洋公益等项目,历经近10年持续攻关,突破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叶绿素、油类、营养盐、高精度PH和溶解氧的海洋生态在线监测仪器,实现了海洋多生态要素的现场、实时、连续测量。
    据经济导报记者了解,由该所研制的系列海洋生态原位监测仪器和海洋生态安全预警浮标系统,从2014年开始,已经在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勘察研究院等多家海洋业务单位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其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对多种海洋生态灾害的早期预警。
    “当赤潮来临时,越早监测到它的信息,就可以越早制定干预对策,以最小的代价将其危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刘岩说。
    当然,也有一些生态灾害,由于规模小、影响小,完全可以依靠自然生态规律去调节,而无需浪费人力去干预,这种判断也必须以准确的监测数据做支撑。

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

    不容忽视的是,相比传统的“采样-实验室检测”方式,这种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大大提高了监测的效率和数据的时效性,相比采购的国外产品也更具有明显的使用和维护方面的优势。   
    “通过得到的海洋生态监测数据,可以掌握海洋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为海洋污染防治和海洋环境保护提供基础依据,为了解海洋健康状况和海洋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为海洋监管提供支持,从而提升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应对能力。”刘岩分析说。
    据悉,依托该技术的海洋生态安全预警浮标系统的应用,通过获取大量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已完成了多次海洋灾害预警工作,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
    该技术为国家海洋局北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开展海洋环境综合调查与环境评价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海洋生态要素长期、有效的连续监测,在运行过程中测量性能稳定,获取了大量的可靠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预测了海域的水质变化趋势,并提供了赤潮、溢油等海洋生态灾害预警服务。
    依托该技术,该所为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在上海周边海域布放的海洋赤潮预警浮标系统,搭载水文、气象传感器和多参数水质传感器,从而为各项科研项目和公益事业提供了实时数据基础。项目建成的“国际海洋生态安全黄海监测示范站”搭载系列项目成果进行示范应用,获取的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国际数据共享,深入推进了海洋领域的国际合作。





编辑:行者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