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长城 通讯员 姚光辉 薛海波
嘉祥县坚持以“四新”为方向,在培育骨干企业、发展新兴产业、扩展产业集群方面精准发力,加快了新旧动能转换和工业经济转型。
加快培育行业“小巨人”
坐落于嘉祥经济开发区的山东世纪阳光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煤化工产品、染料、高耐晒牢度高耐气候牢度有机颜料、化工中间体、高纯度医药中间体、助剂、环保友好型水性油墨、涂料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公司采用具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工艺,开发生产环保型萘系列有机颜料及中间体产品,2.3酸和2-奈酚生产能力已居全球第一,进入了巴斯夫、默克的国际供应链。嘉冠集团是该县生产大豆油的龙头企业,近年来通过实施零土地技术改造,产品产能、质量、附加值大幅度提升,目前日加工能力达到4500吨,综合加工能力进入全国十强,2016年产值突破60亿元。 世纪阳光和嘉冠集团的发展是嘉祥县加快培育行业“小巨人”的缩影。据了解,今年嘉祥县共实施重点工程项目110个,总投资338.5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9.65亿元。为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嘉祥县深入开展了“百企技改突破年”活动,以“零增地”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新技术催化培育一批行业小巨人。
“外引+内培”增加发展新动能
益大新材料是嘉祥县引进的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高品质针状焦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合作,采用世界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临界萃取分馏技术生产的高品质油系针状焦,打破了国际市场上美、英、日、德等少数国家的技术垄断,占据了产业链的高端,今年产值可突破10亿元。大力汽车原是嘉祥县一家挂车改装厂,2014年开始与行业巨头中材科技合作,生产LNG储运装备,形成了年产汽车用液化天然气瓶1万只、LNG长管运输车8000辆的生产能力,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汽车产品3C认证,实现了“土老帽”向“高精尖”的华丽转身。 为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该县通过“外引+内培”的模式,一方面紧紧围绕主导产业招引有自主知识产权,在细分市场处于龙头地位的企业、产品落户嘉祥。另一方面,着力推动本土现有企业与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对接,通过嫁接改造、挂大联强,实现转型升级。
把产业集聚扩展成产业集群
嘉祥县坚持以培植龙头、集群集聚为重点,引导企业采用新模式,纵向拉长产业链,横向组群融合,培育了以手套纺织、建筑建材、食品、板材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圣润集团是嘉祥县一家拥有自主进出口经营权的综合型纺织企业,企业采取“众包”发展模式是该县纵向拉长产业链的缩影。该企业立足自己有资金、有市场、有销售队伍的优势,与有设备、有技术但缺市场的企业采取“众包”模式合作,走出了一条“轻资产”发展的路子,生产规模从2015年的1万锭发展到去年的7万锭,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嘉祥县依托本地优质畜禽资源和产业基础,抓住大型民企新希望集团在山东布局的机遇,引进建设总投资5.7亿元的新希望六和畜禽全产业链项目,采取“基地+终端”发展模式,拉长畜禽养殖、生产、加工的产业链条,有力带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德丰重工则是横向组群融合培植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德丰重工原是一家传统的钢结构生产厂家,该公司采取股权合作模式,与央企中国建材北新集团合资经营年生产40万平方米FK轻型预制外围护系统项目,这是我国首套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近年来,该公司与北京建筑大学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合作,研发了钢结构装备式住宅、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智能立体库,取得多项国家专利,成为山东省3家建筑产业产业化生产基地之一,被确定为住建部房屋部品部件科技示范企业,其装配式建筑钢结构住宅技术标准已申请山东省地方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