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公司 - 国泰航空八年来首度亏损 否认国航增持股权
国泰航空八年来首度亏损 否认国航增持股权
加入时间:2017-3-16 9:26:3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年来,由于过度对冲油价,导致国泰的业绩“雪上加霜”。公司财报显示,去年国泰的燃油对冲亏损达到84.56亿港元,与2015年的84.74亿港元基本持平。燃油对冲亏损占去年全年燃油总成本279.53亿港元的30%。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翻查资料显示,国泰在2014-2016年期间,因燃油对冲合约导致的亏损高达178亿港元。

  亚洲最大的航空公司国泰航空去年业绩远逊预期,引起市场哗然。

  “去年的航空业市场充满挑战,包括往来中国内地及国际航点之间的直航航班增加,廉价航空公司带来的竞争加剧,访港旅客人次减少以及港元强势等不利因素。”国泰航空主席史乐山在3月17日的业绩会上坦言。

  截至去年12月底,国泰航空由盈转亏业绩严重恶化,录得高达5.75亿港元的巨额亏损,相比之下,2015年同期仍有60亿港元的盈利。这是国泰航空自2008年首次录得年度亏损,亦是其自1946年公司成立以来第三次出现年度亏损。

  业绩大幅落后市场预期,拖累国泰股价3月15日盘中一度暴泻5.7%,截至收盘报11.44港元/股,跌幅收窄至1.38%。过去十二个月,公司股价累计下挫14.38%。根据彭博此前调查9位分析师,预测的中位数为国泰去年的盈利同比大跌93%至45亿港元。

  国泰和港龙的乘客运载率和乘客收益率出现“双降”,乘客运载率由2015年的85.7%跌至去年的84.5%;乘客收益率则由2015年的0.596港元跌至0.541港元,同比大跌9.2%。 同期的货运收益率则大跌16%至1.59港元。

  燃油对冲亏损严重

  对于市场期盼许久的三年转型计划,国泰管理层在当日的业绩会上却语焉不详。

  国泰航空今年1月宣布,2017年将有20年以来推出的最大规模改革计划,会在客户、运作、商务及人才管理多方面,重整架构、重新厘定责任范围。

  史乐山坦言:“目前航空业面对的是结构性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保持竞争力,提高运营效率。我们将积极检讨,重新整合后台的职能,并且开拓一些新的收入来源,同时也会审视目前的销售渠道、定价策略等。”

  被问及架构重组中会否涉及裁员,行政总裁朱国梁并无正面回应,强调未来几年的目标是每年提升运力4%至5%,因此计划每年聘请更多员工,今年将聘请1300名机舱服务员及飞行员,而去年增聘的人手约700人。

  国泰网站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国泰及其附属公司在全球有3.38万名员工,其中在香港的雇员人数达到2.6万人。

  近年来,由于过度对冲油价,导致国泰的业绩“雪上加霜”。公司财报显示,去年国泰的燃油对冲亏损达到84.56亿港元,与2015年的84.74亿港元基本持平。燃油对冲亏损占去年全年燃油总成本279.53亿港元的30%。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翻查资料显示,国泰在2014-2016年期间,因燃油对冲合约导致的亏损高达178亿港元。

  “目前我们已经没有再进行新的燃油对冲合约,之前的燃油对冲合约是在2015年8月进行的,当时原油的价格一度冲到115美元/桶,我们当时将燃油的对冲价格设置在60-120美元左右,然而石油的价格却跌破了60美元,因此我们将对冲的期限由四年缩短至两年。”国泰财务总监马天伟在业绩会上说道。

  同时,马天伟透露,2017年有54%的用油量以平均89.6美元对冲;2018年则有47%以平均81美元对冲。国泰预期今年的燃油亏损有望减少。

  否认国航收购计划

  此前市场一度盛传,中国国际航空(下称“国航”)有意进一步增持国泰股份,取代老牌英资太古集团成为国泰的第一大股东。

“这些传言并不是事实,我们与国航交叉持股,国航持有我们30%的股份,是第二大股东,而我们则持有对方20%的股份,作为互相持股的关系,在这方面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增持股份)从未被提出。”史乐山直言。

  公开资料显示,初始协议划定了国航和太古股份在国泰的持股上限,双方只有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超越持股比例的限制,如未经国泰董事会批准,国航不得发出或接受收购要约。

  面对来自内地航空公司的激烈竞争,史乐山指出,亚洲的航空业中长期前景仍然乐观,未来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客运市场,“虽然内地会有不同的航空枢纽,但香港仍然可以争取更多的内地中转乘客。”

  同时,朱国梁指出,今年首两个月商务乘客的订单有双位增长,而货运表现亦逐步转好,但预计客运收益率因竞争激烈,会持续受压。




编辑:luyi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