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时政新闻中心 - 热评天下 - 把科研经费支配权关进制度之笼



把科研经费支配权关进制度之笼




热评天下  加入时间:2014-10-17 8:40:57  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 

经济导报记者 吴淑娟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日前公布消息,5所大学的7名教授存在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其中涉案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曾为“中国最年轻院士”的李宁已被依法批捕。这一通报,让科研腐败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导报特约评论员乔新生16日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研腐败是社会整体腐败的一部分。此举说明我国反对、打击腐败的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从商业腐败、官员腐败到学术腐败,对各种类型腐败将长期保持制度化的高压态势,对腐败的零容忍不仅将成为一种制度,最终将成为一种文化。”
  乔新生表示,近年来我国科研腐败频发的关键原因在于我国现有的行政审批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一方面,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不科学,科研经费多由项目组自行划分,监督乏力最终造成预算与实际不符;另一方面,我国尚无统一的、指导性较强的科研经费核算和管理制度,也不像美国等国家那样必须将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向社会公布。管理制度有漏洞,监督机制不健全,难免让一些道德防线脆弱的学者动起歪主意。换句话说,制度的漏洞削弱了约束力,助长了个体“腐败基因”的快速增长,最终取代了积极向上的学者基因。
  “遏制科研腐败,必须要改变当前科研经费的分配、使用和监督机制。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构建公开透明的国家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乔新生认为,除了要加强科研项目信息公开和科研经费监管,还须大力推动科研领域的去行政化改革,让科研活动回归学术本位。
  乔新生说,解决科研领域的腐败问题,不是要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恰恰相反,是要尊重科技人员的劳动,让他们拥有独立支配自己科研经费的权利,那就需要建立透明的经费审批机制。科技人员申请科研经费要接受社会各界的评判,使用时要采用项目法人责任制。
  乔新生还表示,“要禁止关联交易,改变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尊重首席科学家或者项目负责人的自主权,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只有改变目前的财务报销制度,改革传统的科研经费审批制度,才能杜绝科研领域的腐败现象。







编辑: 行者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