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中共中央向国民党表示,愿意“在任何地方与任何时候派出自己的全权代表,同贵党的全权代表一道,开始具体实际的谈判,以期迅速订立抗日救国的具体协定”,以期“两党重新合作共同救国”。9月1日,周恩来致函陈果夫、陈立夫:“国共两党犹存敌对,此不仅为吾民族之仇者所快,抑且互消国力,自速其之。”表示愿意外出商谈两党两军相关问题,并希望陈氏兄弟敦劝蒋介石“立停军事行动,实行联俄联共,一致抗日”。
但蒋介石解决“两广事变”后,对红军的态度又强硬起来。曾养甫十分明确地告诉中共代表张子华,国共两党达成妥协的基础是陈立夫所提的四项条件,而这四项条件的核心是:“实现指挥与编制之统一”,中共“应于此时放弃过去政治主张,并以其政治军事全部力量置于统一指挥之下。”
11月12日,毛泽东致电中共驻东北军联络代表刘鼎,表示可以接受陈立夫所提四条,即共产党公开活动,苏维埃继续存在,苏区派代表参加国会,红军改名照国民革命军编制及待遇,但不变更原有人员。同时委派潘汉年为正式代表,迅速重开谈判。没想到陈立夫在会谈时,竟然以发通牒的口气,要求立即取消对立的政权和军队,红军可保留3000人,师长以上领导一律解职出洋,半年后按才录用。
潘汉年当即予以拒绝,并拿出《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要求以此为基础谈判。这其中就要求国民党停止进攻红军和取消根据地,红军服从统一指挥与编制,但“不变更共产党人员在红军中的组织与领导”。蒋介石费尽心机,就是要将这支军队从共产党那里剥离出来。这当然不能为中共所接受,况且,共产国际也给中共明确指示:谈判的结果必须是“保存我们的绝对领导、组织系统和军官成分,并且绝不允许国民党干涉红军内部任何事情。”中共中央致电潘汉年,让转告陈立夫,这种条件,使我们“无法接受”。
蒋介石同意联红容共一致对外
随着胡宗南的一个旅以上“剿共”部队被红军全歼,蒋介石发现军事进攻无法压迫红军就范,只得又指示陈立夫告诉潘汉年,原先只允红军3000人,现在可以保留到3万人,不是编遣,而是改编。
蒋介石虽将红军人数扩大了十倍,可却仍然摆出一副招安的态势。中共中央在接到潘汉年的来电后,立即回电:谈判显然无速成之望,“我们愿以战争求和平,绝不作无原则让步”。12月10日,毛泽东致电潘汉年:
“红军在彼方忠实地与明确地承认其参加抗日救亡之前提下,可以改换抗日番号,划定抗日防地,服从抗日指挥。在这些上面我们并不坚持形式上的平等,也不须用两个政府(国民政府、苏维埃政府。作者注)出面谈判,但是必须两党(不是两政府)平等地签订抗日救亡之政治军事协定。红军不能减少一兵一卒,而且须要扩充之。离开实行抗日救亡之任务,无任何商量余地。”
西安事变的爆发,突然中止了蒋介石更大规模的“剿共”战争。中共中央这时必须审时度势,谨慎从事。周恩来应张学良之邀于事变后的第五天到达西安。宋子文也将来西安善后。
经张学良安排,宋子文与周恩来于23日会谈,没想到会谈取得意料不到的结果。周恩来在给中共中央的电文中说:“蒋暗示宋,改组政府,三个月后开救国会议,改组国民党,同意联俄联共。”关于红军,则是“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据张学良转告,蒋介石同意停战,“令东路军退出潼关以东,中央军离开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