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记录表明,冯玉祥当年去苏联,在前往孙逸仙大学(中山大学)看望女儿冯弗能时,见过女儿的追求者——蒋经国,并且印象不错。从利害关系出发,两人步入婚姻殿堂对于双方父母背后的政治集团都是有益处的。并且“在(上世纪)20年代的苏联,结婚和离婚都是很容易的事,只须在公民婚姻状况登记处登记一下就可以了。”
1926年8月,冯玉祥回国后不久,便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9月,在苏联和国民党的影响下,当国民革命军攻抵武汉时,在五原誓师,冯玉祥宣布所部集体加入国民党。之后,冯玉祥担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参加北伐。
不过,蒋经国与冯弗能的关系没有维持多久,1927年7月,蒋经国向学校党委会写下自白书,宣布与冯弗能脱离夫妇关系。
斯大林宴请蒋经国亲手赠送冲锋枪
蒋经国从孙逸仙大学毕业后,由于在政治立场上坚定拥护苏共,重获苏联上层领导人的信任,被批准进入莫斯科圣彼得堡大学(苏联军事情报局特种学校)就读。该校专门训练学员从事暗杀、爆破及破坏军事设施等活动。蒋经国在有“苏联军事特种部队之父”之称的破坏专家斯塔里诺夫·伊里亚门下接受训练。几个月后,他于1927年底转往列宁格勒军事政治大学进修。
蒋经国在军事政治大学主修“游击战”,这所大学又名托玛切夫学院,是当时专门培养红军将领的学府。蒋经国在这所大学选修了红军军事战略课程,是当时苏联国防部副部长伊尔·图哈切夫斯基的得意门生。1930年5月,他以每科都是“优等”的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他的个人档案上记载,蒋经国的毕业论文是探究游击战争,老师评价称“尼古拉非常聪明……是全校最优秀的学生”。
蒋经国从军政学校毕业后,苏联领导人拟派他到中国南方工作,但这一计划没有实现。此后,有4个月的时间,蒋经国在苏联没事干。10月,蒋经国被派到莫斯科的狄纳莫兵工厂担任政治军事课教师,这份工作待遇不错。但好景不长,到了1931年5月,蒋经国被派到莫斯科附近偏僻的索科洛夫,协助苏联人推动农村集体化,后来还曾担任集体农庄的代主席。
在集体农庄工作了半年多时间,1932年10月,蒋经国又被调回莫斯科。1933年初,蒋经国又被苏联人调到阿尔泰地区做了九个月的金矿工人,生活条件很艰苦。这一年年底,蒋经国被调到乌拉尔山地区的大城市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工作,担任大型机械厂“乌拉尔马许”机械车间的副主管,后被提拔为副厂长,再任工厂报刊《重工业日报》的总编辑,生活获得了改善。
蒋经国在乌拉尔山的表现,连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都注意到了。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联邦安全局保存的蒋经国档案中有一段记载:1934年,蒋经国到莫斯科与斯大林见面,回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后,工厂同事问他与斯大林谈了些什么,他只说斯大林请他吃饭,称“红菜汤很好喝”,三言两语带过,没有透露谈话内容。
1945年,蒋经国随同“国民政府代表团”赴苏,在莫斯科又见到了斯大林。斯大林当着所有人的面,送给蒋经国一把精美的俄制冲锋枪。
喜欢跳舞并因此结识夫人蒋方良
存放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联邦安全局的蒋经国档案里,还有一段有趣的记录:蒋经国很喜欢跟朋友到处旅游,喜欢跳舞,但不是跳一般的交谊舞,而是动作很大、很费体力的高加索地区传统舞蹈。
蒋经国在舞蹈圈里结识了蒋方良(原名:芬娜·伊帕季耶娃·瓦哈列娃),两人于1935年初结婚,第二年有了小名爱伦的长子蒋孝文。
蒋方良在上世纪30年代的朋友安涅凯耶娃·玛丽亚,1996年曾经接受俄罗斯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她在访谈中提及,蒋方良在1935年、1936年间曾对她说,苏联国家安全机关人员常来找她,警告她“一定要小心,若是单独与儿子在家时,千万不要一有陌生人敲门就迎进家,因为蒋介石可能随时偷偷派人来把他们一家强行押回中国”。蒋方良当时从未想到“随蒋经国远走他乡”。
1936年底,中国国内的政治局势发生了变化,西安事变爆发,此事促使蒋介石再度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蒋经国认为自己回国的机会来了。1937年初,蒋经国又受到苏联高层的接见,得以再度到莫斯科。1937年3月,蒋经国全家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康生陪同,从莫斯科坐火车返回中国。
斯大林让蒋经国返回中国,除为促成国共合作外,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插曲。“当时苏联派驻上海的情报站站长(代号为‘雅科夫’)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正在汉口服刑。蒋经国返回大陆,也交换了‘雅科夫’获释返回苏联。”
与蒋家关系密切的人士说,蒋经国从小受教于吴稚晖,中文根底不错。但从苏联返国时,已然忘记很多中国话、中国字。蒋介石要求他尽快恢复中文功底。当时蒋介石在浙江溪口附近办了一所武陵中学,原本是农业学校,后来改为一般中学。蒋经国在这里名义上被安排当教务主任,实际上在学校里复习中文。
几年下来,蒋经国慢慢恢复了中文水平,蒋介石要他把在苏联12年的感想用中文写下来。蒋经国写在一行纸上,呈给父亲看。据说蒋介石看得很用心,还加了注和眉批……